白酒“牛市”周期结束?基金持仓三个季度大降三成


4月21日晚间白酒龙头贵州茅台发布年报,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4月22日券商龙头中信证券发布研报,上调茅台一年目标价至1500元,当日A股市场白酒股掀起一波上涨行情。


但同期,国金证券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剖析显示,“白酒”行业仓位10.62%,较上个季度有所下降(环比下降0.59个百分点),但仍处在历史较高位。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白酒股指数2020年一季度下跌17%,与公募持仓比例的变化呈正比。


而此前东吴证券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公募持仓数据显示,公募持有白酒股比例为11.21%,环比同年第三季度下降2.26个百分点。该券商给出的解释是:“该变化系2019年白酒板块涨幅较大、估值走高,重仓机构减仓所致。”


2019年,白酒龙头茅台全年上涨103%,股价实现翻番的还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顺鑫农业(牛栏山二锅头)、酒鬼酒、今世缘,甚至连同年刚上市的酒流通企业华致酒行也实现翻番。


整个2019年在A股市场上,白酒企业可谓一骑绝尘。


2019年年报显示,已公布年报的茅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1%,净利润增长17.05%;酒鬼酒营收增27.38%,净利润增34.50%;金徽酒增9.72%,净利润增2.24%。


同比往年来看,白酒公司普遍呈现增速放缓的迹象,但这些不能成为断定这轮黄金周期结束的唯一标准。


基金持仓比例


据国金证券统计显示,公募基金白酒股持仓比例从2010年一季度的不到6%经过不到3年时间,在2012年第三季度达到近十年的最高位,超过15%,在“塑化剂”、“三公禁令”的相继打压之下,仅用一个季度的时间,在2013年第一季度就降至4%。


随后也迎来白酒行业长达3年的行业低谷期,在2016年一季度开始基金逐步加仓,由此迎来本轮黄金发展周期。


(图表来源:国金证券)


近十年基金持仓比例的第二次高点出现在2019年第二季度,同样也超过15%。然而一个季度之后持仓比例就出现小幅下降,到第四季度基金已经大幅降低仓位,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持仓比例已经降至10.62%,从高位进入低谷,基金对白酒股的变脸只用了三个季度,持仓比例便下降超过三成。


白酒历年产量变化


中国产业信息网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白酒产量约500万吨左右,在2016年行业复苏期达到近十多年来的最高点1300多万吨,随后逐年下滑,2018年产量下滑尤为严重,截至2019年产量已经降到2010年前的水平,不到800万吨。


(图表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而这张从2007年开始统计的白酒产量趋势图来看,产量的变化明显先于公募基金白酒股持仓比例的变化。


白酒历年销量变化


中国产业信息网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白酒销量已经接近900万吨(1万千升=1万吨,以下雷同),随后逐年上升,连2012至2013年间都没受太大影响,到2016年达到近十年销量最高点,销量接近1300万吨。然而从2017年开始便走入下降周期,与产量相似的是在2018年销量也出现大幅下滑,到2019年销量亦不足800万吨。


(图表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这张从2010年开始统计的白酒销量趋势图来看,销量在近十年的变化与产量几乎同步,同样先于公募基金白酒股持仓比例的变化。


总体来说,即使2019年A股市场白酒上市公司业绩相对其他行业来看普遍向好,并且大部分实现双增长。但无论从先行指标产销量,还是相对较为滞后的公募基金持仓比例来看,白酒行业可能即将踏入行业低谷期。


身为行业内的人自然不希望行业进入低谷期,但“忠于理想,面对现实”,逃避是逃兵的事。茅台集团新任董事长高卫东上任后便提出了“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的“三找”大讨论。


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但目前宏观形势之下,具有稀缺优势的高端白酒股可能是相对较稳的避险工具之一。


注:本文中有关数据的部分描述为大约数,以整数位为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