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国内外的李子柒,到底是有什么魔力?

从几年前以拍摄田园生活短视频形式走到人们视线中到现在,李子柒不仅红了,而且越来越红。她凭借自己的视频内容圈粉无数,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李子柒”,评论里的最高赞回答是这样的:李子柒的海外文化影响力,可以抵得上1000个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 这个九零后的小姑娘到底有多大魔力,我们来看看数据: 微博两千四百万粉丝,平均每个视频播放量四千万。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Youtube980万粉丝,单个视频点击量五百万以上,合作费用约八十万,年广告在五千万左右。虽然视频没有中文翻译,却也收获一众国外粉丝好评。 2019年央视新闻点名夸奖,说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2020年1月1日,李子柒入选中国妇女报“2019十大女性人物”。 国外网友怎么看李子柒 李子柒油管的视频播放量和点击量是中国区第一,单个视频点击量在五百万以上,点赞量在十几万乃至几十万。说明喜欢她视频的国外网友足够多,说她是文化输出的成功典范一点都不为过。


再来看看视频下面网友的具体评价:

“有没有人接到她的推送通知就非常高兴?不仅仅是因为内容,还因为我们可以放心,(知道)她和她的奶奶过得很好。”

“对不起,迪斯尼,但我不能让你拥有这个公主。因为她是你所有公主相加的十倍。”

‘’她好像生活在 Studio Ghibli工作室的一部电影里,我好嫉妒。”

“我在隔离中:吃薯条什么也不做。”

“子柒在隔离中:用她用种子制成的花色手绘桌布。”

“有什么是她不能做的吗?她也太有天赋了吧!”

“大家发现了吗,她把每样食物做得足够软那样她的奶奶可以吃,太有爱了。”

“我们能提名她为公主吗?”

“我永远看不够她的视频,(看她视频)我感到放松和平静,但从另一个角度她努力工作说明她不是对一切都很放松,这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是只有我这么想吗?”

“她好像有属于自己的童话,她正在过着最好的生活。”

人红是非多,有人说她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是作秀是演戏,不能反应真的农村生活。也有人说她向国外网民展示了一种不同是生活方式,是传媒界文化输出的典范;有人说她的视频都是团队操控,她从来没有做什么,只是工具人摆拍。也有人说从她干活的动作就能看出她从前日常的辛勤劳作……让人不免好奇。李子柒到底是什么人,她是因为什么在国内外走红?为什么同类型博主很多,只有她能做到这种程度?


李子柒其人 李子柒幼年跟随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继母经常虐待她,父亲去世后爷爷奶奶心疼她,就把她接了过去。爷爷做过乡厨,善于农活,也会编制竹器,邻居有了红白喜事都乐意找他帮忙。爷爷干活时候她经常在旁边帮忙,学到了不少技能,这些也对她后来的视频拍摄有很大帮助。

2004年,14岁的李子柒从山村去到城市打工,在公园的椅子上睡过,啃过两个月的馒头。开始是在餐厅洗盘子,因为工资比较低,觉得养活不了自己和奶奶。2007年她开始在酒吧做dj和驻唱,一直做到12年。在海峡卫视参加《我是食神》节目时她说:“当时也没有说喜欢音乐,就是为了活下去,觉得它工资高。

2012年奶奶生病,为了照顾奶奶,李子柒决定回到家乡。在家开起淘宝店,但是生意并不尽如人意。 那时弟弟在录弹吉他的视频,发到美拍上,建议她也可以这么玩儿。她觉得这可能对店里生意有好处。摸索一段时间之后,她觉得可以拍一些自己真正拿手的事,比如做饭,做农活。早期她的视频相对粗糙,因为摄影和剪辑技术都不熟练,设备也不好,并且所有视频都是她自己独自完成。

2015年李子柒开始走红。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样的是,她的视频时间跨度更大,也更细致全面,因为从小帮爷爷干活,技能满点:从造面包窑、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宝、做衣服,到烤全羊、酿酒、酿造黄豆酱油……人们惊叹于一个普通小姑娘能掌握这么多现代人不具备的技能,她生活的环境跟都市钢铁丛林相比也好像人间仙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她,喜欢上她。

走红带来了质疑、骚扰、和各种舆论的压力。有人找到李子柒的家乡,用手机直播拍她的家;有人编造她过往“黑历史”;有人质疑她有团队,说她只是摆拍工具……她奶奶听到网上对她不好的评价,不留神砍柴时伤了自己……

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她怕奶奶受到伤害,决定暂停更新。同时,她发长文,讲述了自己的过往,以及走红的经过。包括如何从零开始学拍摄、学剪辑,花1个月时间学习拉面,如何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在一年时间里积累20881条素材 ,走了260多公里山路。为了拍好一个视频,在零下15度的天气里,她一个人带着所有的拍摄设备在雪地里来来回回折腾了近十个小时……

2017年,李子柒签约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有49%的股份,团队就是李子柒,小助理和摄影师三人,视频创作还是由李子柒自己负责,公司方面只负责商业部分的日常事务。

2018年,李子柒的原创短视频在海外运营3个月后获得YouTube银牌奖,粉丝数迅速突破破100万,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同年8月17日,李子柒的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推出五款美食商品,上线6天,销量突破15万。

李子柒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逐渐变成一个产业,一种现象。

走红原因 天时 2014——2016年,是微博用户群体极速扩张的时候

。依靠话题打榜体系,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内容载体,微博越来越火爆起来,平台用户数和活跃度迅速增长,2016年微博市值超过了推特。 2016微博推出了扶持内容原创者的计划。鼓励原创视频内容。李子柒当时为了推广淘宝生意,拍摄了很多农村题材原创视频。那时的原创视频还没有现在这么百花齐放,像李子柒这种构思题材都很精致特别的内容还是少数。得益于微博原创推广计划,更多用户群体在首页刷到李子柒的视频,看到她,喜欢上她。

虽然现在农村题材视频很多,但是在当时还是少数。尤其像李子柒这种细致全面跨度大,深入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视频,在当时还是首创。 地利中国丰富的文化为她提供了充足素材。笔墨纸砚,传统文化,农耕文明,农村生活智慧……这些都让国外网友见识到了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国外网友来说,既新奇又充满魅力。

李子柒的拍摄体现了中国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农田,树林……这些对于习惯了都市生活喧嚣国外网友来说,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人和

李子柒本人从小生活在山村,对农村生活足够了解和热爱,她熟练掌各种现代城市人不具备的技能,也知道如何拍摄出优美的田园牧歌生活。 同时,她又热爱学习,不断掌握新的技能,为了拍摄一条视频,她常常要学习和积累十几天甚至数月时间,精进视频内容和拍摄。这种认真的精神,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时代,极为少见。 所以与其他农村生活博主相比,她的视频更像是艺术审美很高的纪录片。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告别喧嚣,归隐田园的隐士精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几千年前陶渊明就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的故事流传至今,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这种精神的向往。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高压的人们来说,李子柒的视频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精神寄托和可能性。在她的视频里,人们可以逃离现代生活的焦虑和快节奏,去过自己向往的慢节奏田园生活。

过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大多具有相似性。她们大多保守,温顺,害羞,软弱,以从属地位出现。她们是某人的妻子,母亲,或者某人的女儿,但是从来没有以独立形象出现过。因为对东方和东方女性了解太少,西方眼中的东方女性形象大多模糊且千篇一律。

到了现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形象被世界看到。文艺界有陈冲巩俐等国际影星,学术界有屠呦呦等科学家。但是在西方垄断话语权的大环境下,很少有中国女性的形象真的为西方人所熟知,大多数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女性的理解还是十分片面。 而李子柒在全球最大视频网站上发布的所有生活化的视频,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坚韧,丰富多彩,有力量的中国女性形象。

很多人说李子柒不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很多人觉得,华农兄弟,滇西小哥和其他一些一些快手农村视频博主,更能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可是他们的火爆程度和影响力远远不如李子柒。究其原因,大概是,真实生活的疲惫和繁琐人们已经见识得足够多了。李子柒的视频更能代表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用那句人们都很熟悉的歌词概括就是,“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所以,她是不是真的生活在那里,有没有团队,她的视频有没有真实反应农村生活的艰辛,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视频里的我们看到的每个瞬间,都是她真正在做的。这些瞬间准确地表达了传统文化中诗意唯美的田园生活,也体现了我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向国外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

她的每个视频评论里,来自不同国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表达了自己的赞美、欣赏和向往。也有很多国内各个城市的人们看到她视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家人,和农村生活。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都被她的视频所打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和她的火爆现象,都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世界大同”的概念。 至于很多人诟病的团队问题。李子柒后期的视频到底有没有多人团队我们不清楚,但是国内很多大制作大班底的农村生活综艺节目,不论是创作内容还是拍摄审美,质量都不如她的视频,也很少有人能掌握她技能的十分之一。同类型题材的视频博主也没有人能与之匹敌。这些都说明李子柒的独特性和不可或缺。如果说真有团队,那也只是辅助作用。毕竟整个网络世界只有一个火爆的李子柒,没有其他同类型ip。

YuTube上有个叫ale的美国网友的热门评论是这样说的,“我看了两个视频,起初我不知道她在做什么,但我看到她做的所有过程,我的心跳加快,全身起鸡皮疙瘩。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当时的感受,但我必须说,那些衣服是无价之宝,我认为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交换它们。她是个很有才华的女人,我很感谢她照顾她的祖母。像这样的人值所有她们想要的生活。”

是的,李子柒值得。

文章内容转载自公众号【世界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