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来好友头像变成了黑人

“黑哥一笑,生死难料;

棺材一抬,世间白来。”

近日朋友圈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黑人头像。

黑人抬棺的魔性视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黑人并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穿着小草裙,

相反,

而是西装、皮鞋、礼帽,

表现了他们对先进文化的向往。

从他们坚实的身材,

坚毅的眼神,

冷酷的墨镜,

锃亮的皮鞋中仿佛看到了生与死,悲与欢。

堪称葬礼与电音的完美融合。

抬棺舞的出现,

得益于非洲加纳共和国独特的丧葬文化。

舞蹈葬礼在西非国家流传很广,

葬礼是加纳的大型社交场合,

抬棺者常被雇佣来举办这种葬礼,

通常可以持续数天,

充满欢快的氛围。

对加纳人来说,

人生两件大事不能回避,

一是去教堂,

二是举行葬礼。

加纳人口的80%信仰宗教,

对于他们葬礼是上天赋予的权利,

离开人世要体面的送别,

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

而是新的开始,

所以必须走的风风光光,

很多加纳人甚至可以为了举办一个葬礼而倾家荡产。

加纳以精美的木雕棺材闻名于世,

那些五彩斑斓造型各异的奇特棺材,

从可口可乐到大鱼各种造型应有尽有,

黑人的球鞋文化也充分融入了棺材中,

这正是他们对死亡乐观态度的体现。

棺材商家甚至每年会举办“棺材制作评比大赛”,

他们相信通过这些棺材,

逝去的人依旧可以在新的世界中享受自己的最爱。

这一点实际上与我们在祭奠时烧纸很类似。

对死亡的豁达,

让加纳人的葬礼上什么都有,

就是没有悲伤和眼泪。

一旦家里有人去世,

亲人们就会奔走相告,

同时在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刊登讣告。

收费刊登甚至成为加拿大媒体的一大收入来源。

配上:“你虽然走了,但依旧活在我们心中”之类的文字。

加大筹备葬礼环节众多,因此需要大量的筹备时间。

为了保证风光,葬礼筹备都比较奢华。

还要编译记录逝者一生的葬礼手册。

曾经有位84岁的企业家去世,

葬礼手册写了226页。

葬礼的筹备虽然细致,

但常导致迟迟不能下葬,

平均要在太平间等待三到六个星期。

每到周末,

加纳很多城镇都有狂欢葬礼的举行,

很多人周末无事可做,

甚至会朋友打电话询问:

哪有葬礼可以参加吗?

既然葬礼已经如此热闹了,

为什么送葬不能更欢乐一点呢?

抬棺舞应运而生。

衣服、氛围、舞蹈都可以定制,

想要肃穆,

那就一身西装缓缓前行;

想要活泼,

那就踏着音乐翩翩起舞。

在专业的包装下,

送葬仪式变成了一场表演。

实际上抬棺舞的走红不仅与加纳传统有关,

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因于电音《Astronomia》.

洗脑的电音和舞者的步伐配合的天衣无缝,

为整个舞蹈注入了灵魂。

这首2010年的歌也再度登上排行榜前列。

在当前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

黑人抬棺所展现的乐观态度无疑给人们深刻印象。

哈哈一笑,

得到纯粹而沙雕的快乐。

这只是加纳人的一种习俗而已,

跟我们亲人逝世以哭泣来祭奠差不多。

他们则以舞蹈来安慰亲人。

我们没必要去如何鄙视和看不起这种习俗。

这是独特而了不起的习俗,

人无法逃避死亡,

但却可以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

引进这样的专业团队就算了,

但可以考虑考虑这些精美的棺材。

咱也不敢问,

尊重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