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成长逐梦的起点

育邻梦

家,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是人生成长、成才的起点,是爱和快乐的源泉,是幸福生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基点。

从家庭走向新希望

家是人生成长的起点,幸福生活的终点

​家对个人成长一生的影响如同血液深入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家庭影响伴随每个人生活成长的一生。每个人一生会经历两个家,一个是出生、成长的原生家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家庭成员;另一个是成年之后自己组建的家,包括父母、伴侣和子女。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真实内容就是童年成长经历决定每个人的生活轨迹,童年家庭影响个人命运。每个人的生活习性多受童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亲,也就是原生家庭。

1、原生家庭是生命的起点

孩子是父母爱育的结晶,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继任者。孩子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切成长活动都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生命成长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都随父母。人类的婴儿出生时,除了健全的身体近乎“一无所有”,婴儿没有行动能力、不会沟通、不会自理生活.......孩子的一切成长活动都依赖原生家庭所提供的帮助。

原生家庭是个人生命成长的起点,父母在帮助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唯一的终身导师。因为,人生的成长活动源于对外界行为的模仿,而父母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孩子的言语系统模仿父母、饮食习惯模仿父母、行为习惯模仿父母.....如果把家庭比作机器,那么它更像一台复印机,家庭之中的父母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就是印刷好的复印件。如果您发现复印件出现了瑕疵,那么您最应该检查的就是原件是不是本就不完美。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他们饶有兴趣的从第一任老师【父母】那里学习各种生活行为习惯,继承并发扬父母关于世界真、善、美、丑的认知。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与父母日夜相伴的成长活动中不自觉的染上了父母的色彩,这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根本来源。

成长从家起步

2、适应是成长最好的选择

生命最重要的职能就是适应,适应我们所生长的环境、适应与同步融洽相处,适应是人类得以延续存活的基础。同样,每个孩子都是适应环境的高手,他们能顺利的完成对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的适应。因为,新生的孩子自身除了躯体,其他成长资源都有赖于原生家庭提供,他们的食物、衣物、玩具、陪伴都由原生家庭提供。而且,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能力也是从父母那里模仿得来的,原生家庭的生活行为主导孩子的成长行为。

孩子是天生的弱者,出生时所有事物都依赖原生家庭的帮助。所以,孩子从小就适应了被照顾、适应了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适应原生家庭的饮食口味、适应原生家庭的生活节奏、适应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适应并模仿是人生成长的基本前提。

3、原生家庭究竟会对一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长大,成长行为模仿父母,于是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就自然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内容,进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造成影响。比如父母宽容,孩子自然就学着包容;父母目光短浅,狭隘,孩子也就学着自私,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其中也与原生家庭的教导方式密切相关,如果家庭教育要求孩子绝对服从,那么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就俞深,而给予孩子独立自主更多,这样的孩子就受原生家庭影响较小。

有人说,人生分两种,一种是同样时长的一天,活了一万多次,每次都有新经历;另外一种是同样一天的经历重复了一万多次。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生活在从父母给予的原生家庭中成长。同时,我们又在为孩子创造他们的原生家庭。作为子女我们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成长,模仿、学习父母的行为习惯;作为父母,我们教导孩子成长,目标是给予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给定的方式成长。世界上没有完美家庭,每个家庭都在奔向完美的路上。

家给予成长力量

4、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习惯教育

启蒙,即“蒙童”通过接受外界知识教导逐步掌握人类文明智慧,泛指在外界刺激、引导下,通过模仿、借鉴开启个人自身的成长智慧。什么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教育形式,是几乎所有人都必定会经历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贯穿每个人成长的一生,自孩子受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胎教】,孩子出生之后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引导行为和行为示范都属于启蒙教育的范畴。  

人们将刚出生、知识未开的孩子称为“蒙童”,启蒙就是外界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认知刺激、引导其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古代,由于缺乏文化生活,人们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信息极少,甚至有很多人因一辈子都未曾识字、学习而被称为“文盲”。因此,古人将孩子开始接受文化教育【主要是识字、写字】活动的开始之日称为启蒙。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已经深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文盲”已被彻底消除,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从日常购物、社交、出行、通讯等时刻都在进行着文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更是被提到了历史高度,从孕前夫妻双方的生活习惯条理、孕期对胎儿进行有目的的胎教,到孩子出生之后各种成长教导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从胎儿时期在母亲子宫内的运动体验开始,孩子就开启了学习成长体验之旅。启蒙教育就是成人有意识的对无意识状态下的孩子进行兴趣引导,引导他们开始逐步认知社会生活的知识、逐步获得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就是幼儿期的孩子通过游戏、模仿等方式,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运动协调、分享协作等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启蒙教育起始于家长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话、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与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型游戏活动,启蒙教育就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最终形成成长习惯。

家务分工与协作

家庭职责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前站

人类社会是分工协作的大家庭,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负不同的社会生产分工角色,比如社会生产中的大类分工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每种社会职业分工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家庭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综合社会生产单元,是具有不同劳动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劳动分工的少数人的组合体,比如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生儿育女、老人辅助完成家庭生产与生活、孩子负责学习成长。

有人说:“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组合单元,不同成员在家庭中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职责,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型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有老年的祖辈、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礼仪习惯。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学习、练习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负责家庭建设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肩负着育儿、赡养老人的职责;老人的职责就是在家庭中辅助年轻人整理好家务,在子女不在跟前时照看孙辈。

家庭分工须按性别、年龄差异而各有侧重,如果男性担负赚钱养家的重任,则需要一个善解人意、开朗能适当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伴侣;如果男性生性比较细腻,不喜欢做决策,那应该有一个果断决策能力强的伴侣;如果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那家庭分工也是应随之变化,比如儿女已成家,那么作为曾经家庭主角的父母就应该放手、放权,让年轻人成为新的家庭主角,而不必像管教童年的孩子那样教导他们,如果这样只会引来所谓的“不孝子女”。家庭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前站,家庭生活幸福的人才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工作之中,而不至于将家庭中“六神无主”的生活状态带到工作之中去;家庭分工和睦,同样能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创造更加和谐的成长环境,祖辈与父母辈的和谐、和睦也会为孩子学习成长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

世界上没有超人,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独自生活。家庭生活中,作为妻子您需要放手让丈夫帮助孩子换尿布,而不必担心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您需要帮助丈夫分担工作上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处于低谷期的丈夫,而不是抱怨他们收入少、没能力......作为丈夫您需要主动试着帮助妻子做家务、辅导孩子的学习成长,让家人也能品尝到您并不美味可口的 厨艺......作为长辈您需要放手让年轻人自主处理家庭事务,特别是对处于学习成长期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来自亲身父母亲的引导。作为祖父母,您需要做的就是孙辈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监督、辅助他们的学习成长。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家庭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成员。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他人的工作,给予他们协作而不是要求他们按您的方式处理事务;应该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家庭事务,而不是替他们代劳【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和成年子女如何处理生活事务】。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