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李斯的厚黑,就不知道聪明人变坏会有多坏!

00 成就与恶名并存,李斯是谁?

如果不知道李斯,可看看前几天发的《话说郑国渠:韩国人挖的坑,秦国人把它掘成了甜水井》。

李斯的成就,可不止写了一篇《谏逐客书》。他是秦灭六国的核心人物,他倡导的郡县制、焚书坑儒等,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亚洲各国;他推动汉字规范化,他写的小篆成为当时的标准字体,今天仍是汉字书法史的丰碑。如果没有李斯,我们目前的语言、文字、文化、政治,乃至生活的很多方面,也许全然不同今日。

然而,李斯的名字,也一直和酷吏、阴谋家、冷血、不择手段等不那么美好的词汇写在一起。按照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理论,李斯的脸皮厚手段黑,当得起厚黑鼻祖。在他之前不缺乏以厚黑手段立世的人,但从没一个人能像那他样,厚黑得有理论,成系统,堂而皇之,而且成就斐然。他是以厚黑学爬上权力巅峰的样版。

今天,我们就讲讲李斯生命中厚黑的一面。

01 要成功,选对平台很重要!

李斯年轻时,在楚国上蔡郡当掌管文书的小吏,算个底层公务员。那时的他,上班混混日子领领工资,下班和儿子牵着大黄狗出上蔡东门打打兔子,悠哉游哉,好不快活。李斯不满足于这种平凡,他知道,他有能力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不是在上蔡这种小地方。

他从在厕所和粮仓里的老鼠身上,看到环境对成功的影响。他对朋友说:住在厕所里的老鼠,只有屎可吃,还总被来来去去的人和狗惊扰,苦日子也过不安生;住在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米麦菽豆,住的是高房大屋,无惧风雨,还极少有人惊扰。人生精彩与否,和老鼠一样,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要成功,选对平台很重要啊!

李斯不愿当厕中鼠,要当仓中鼠。他决定辞职离开上蔡,去寻找更大的事业平台。

02 以穷困卑贱为耻的积极人生。

大儒荀况,世称荀子,当时在齐国讲学,青年才俊从各国赶来,拜荀况为师,学习帝王之术。荀子认为人性先天本恶,要通过后天学习来建构道德。这和孔子“性本善”的理论不同;他还批评过子思、孟子,认为他们食古不化。因此,宋代之后,他一度被视为法家,取消配享孔庙的资格。直到清代,考据之学兴起,他才被重新定位为儒学大师。至于上世纪期讲儒法斗争史,把他列入法家,则是政治需要,与学术关系不大。

李斯和韩非子,都是荀子学生,后来都或长或短担任过类似于相国的职务,相当于同一个班里出了两个总理。李斯和韩非关系很好,自认才华不及韩非。

李斯完成学业,向荀子道别。荀子问他下一步的打算。李斯说:当今诸侯争霸,只有秦国、楚国有实力一争;齐、燕、韩、赵、魏五国走下坡路,被灭掉只在迟早之间。现在当政的楚考烈王器量不大,难成大器,因此,我不打算回楚国,我要去秦国找找机会。

由于战乱太久,人心思安,崇尚无为的道家思想让一些读书人趋之若鹜。荀子问李斯对此怎么看,李斯说:现在秦国正谋求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这正是布衣士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一个满腹诗书的人,却不抓住机会争取荣华富贵,与山林之间只知道吃的飞鸟野兽何异?一个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混成低端人口,社会地位低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潦倒(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没有地位又没钱,不去想办法改变,只会抱怨社会不公,还要自视清高,看不起争名夺利,这不是有才之人应该做的。我要西走秦国,建功立业,寻找我的荣华富贵。

要知道,很多自命清高的人嘴上假惺惺说自己“不愿躬身车马前”时,心里不知多想当官,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因为这种假惺惺,才有了终南捷径之讥。李斯却毫不掩饰对荣华富贵的渴望。他认真评估天下形势,评估自己的能力,要找个出钱足够多的主顾,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腹有书千卷,售于帝王家”,他签订销售才华的合约时,他不知道,合约副本的签署者,是购买灵魂的魔鬼。

02 为达成目的,他不择手段。

李斯刚到秦国,就赶上秦庄襄王去世,13岁的嬴政继位。秦相吕不韦商而优则仕,是个治国理政的人才,且与太后赵姬有男女私情。年幼的秦王嬴政称吕不韦“仲父”,甚至传说他本来就是吕不韦和赵姬的私生子。因此,吕不韦代嬴政把持朝政,权倾天下。基于“平台很重要”这一理念,李斯投在吕不韦门下,得到赏识,争取到与秦王嬴政见面的机会。

李斯向秦王献策,他说:大人物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能伺机而动,不优柔寡断。秦穆公当年很强大,却没有向东吞并六国,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秦孝公以后,周朝王室的势力日渐衰落,秦国越来越强大。以目前的实力,再加上您的聪明才智,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简直像扫掉灶台上的灰尘一样容易。如果这时不动手,等其他诸侯发展起来,再想统一,也没有机会了。嬴政本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听了李斯的话,顿时引为知音,请他担任长史,筹划灭六国之事。

李斯派人到六国活动,结交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如果对方愿意配合,就送上黄金宝玩;如果不愿配合,就想办法把他杀掉。在李斯的搅动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朝政大乱,正直忠诚的大臣被疏远甚至杀掉,道德败坏的反而得到提拔。秦国还不断挑拔诸侯与诸侯之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等他们闹矛盾时,再以出兵相威胁或真的出兵干涉,胁迫他们听秦国指挥。

李斯削弱六国的行动卓有成效。秦王嬴政很满意,拜李斯为客卿。公元前237年,李斯以《谏逐客书》挫败守旧派借郑国渠之事发起的夺权行动,被提升为廷尉,名列九卿,成为秦王身边的近臣。即使引荐他的吕不韦倒台,他也没受影响,可见秦王对他的器重。

李斯在六国的挑拔之举,以及刺杀贤者、扶持小人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儒家以“仁”为尚的理念,不符合他的老师荀子重视的“礼”。他重术轻道,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初步完成人格的黑化。因此,他也不再被视为儒家弟子,人们把他列入法家。

03 面对老同学韩非,他尽展人性之恶。

秦国灭六国,按照李斯的计划,首先要打击韩国。毕竟,韩国是六国里实力最弱的国家,又在秦国的家门口,李斯要杀鸡儆猴,通过消灭韩国,来削弱其它国家抗击秦国的决心和信心。

李斯的同学韩非是韩国贵族,他痛恨韩国不能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选贤任能,痛恨小人当道、贤士报国无门。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阐述对诸国政治得失的观察,以及自己的治国理政之策,洋洋十余万言,在各国广为流传。但是,韩王安却对他不感兴趣。

秦王嬴政读了《孤愤》、《五蠹》,为其精彩观点倾倒,他说:如果能见到这些书的作者,和他交往,就算死了也不遗憾。李斯告诉他,书的作者是韩非,他就立即出兵攻打韩国。韩王安无奈,只好派韩非以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求和,其实就是把他送给秦王嬴政,换取暂时的和平。李斯在荀子门下求学时,就知道自己才华不及韩非,现在韩非来了秦国,他生怕被韩非取代,竟然设计陷害韩非,把他投进监狱。他还扣押韩非写给秦王的申辩书,断绝韩非求生的最后机会。更恶毒的是,在秦王对如何处理韩非犹豫不决之际,李斯居然派人送去毒药,先下手为强毒死韩非。后来秦王后悔,要赦免韩非时,韩非早已陨命,不可挽回。

事实上,韩非对韩国很忠诚,他来秦国,不过是拖延秦国对韩国的进攻,他无意于在秦国当官。另外,他相信李斯会保护他,像当年鲍叔牙保护管仲一样。他万万想不到。正是这个老同学把他推上死路。

04 焚书坑儒,李斯是秦政的最强推手

秦王嬴政的决断、李斯的狡诈,秦国的军事实力,这三者混合在一起,发生超强化学反应,炸得六国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从公元前208年到前221年,仅仅9年时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王嬴政志得意满,认为”秦王“这个称呼不足以彰显他的成就,要大臣们讨论帝号。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人不但不谏劝秦王收起骄傲之心,反而大拍马屁,从上古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中各取皇、帝一字,组成皇帝这个称号,把嬴政捧得比天还高。嬴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尊号秦始皇。他希望他的子孙能够二世三世皇权永固绵绵不绝。此后,秦始皇又废除谥法,不再允许讨论去世皇帝的功过,强化皇权的至高权威性。

按照传统,天下大定之后,新王朝会对功臣和前朝王室分土封侯。李斯认为,诸侯势力一旦坐大,就会互相争斗,不服从指挥,他主张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设置郡守管理,不再分封诸侯。郡县制成为后继各朝各代的地方管理关系的基本框架,中央集权得以强化。李斯由此更得秦始皇信任,不久即取代王绾,成为丞相。

公元前213,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君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大拍秦始皇马屁,淳于越看不下去,就劝谏说:陛下您不按祖制分封自家子弟,一旦朝中有人篡权乱政,就缺乏对之制衡的力量;现在这些人不替您分忧,只知阿谀奉承,这会让您犯更多错误。秦始皇让李斯负责处理这件事。

李斯明白秦始皇已经听不进任何批评,就上书说:过去就是因为天下人有太多想法,才会天下大乱。这些儒生自命有学问,总以古非今,不利天下安定。因此,要让他们把他们读的书交出来,一把火烧掉,以后只许读植树种田、治病算命的这种工具书。如果他们不交出来,就在他们抓起来,脸上刻上字,罚他们去修墙。秦始皇接受了他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

秦朝的统治方式,是秦始皇自己的选择,也是李斯强力推动的结果。何况,秦始皇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信任和重用李斯,他的执政思想,离不开李斯几十年的形塑。

李斯深得秦始皇宠信,权力之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儿子们娶的全是公主,女儿们全嫁给皇子,可谓富贵之极。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是三川郡的郡守,请假回家探亲,祝贺的官员踏破门槛,聚在李府门前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想起当年在上蔡当小吏时的日子,感慨万千。他说:我原是上蔡平民,皇帝不嫌弃我才疏学浅,把我提拔到位极人臣的位置上。但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我不知我的归宿会是什么样的啊。

李斯说这些话,也许是谦虚,也许是冥冥之中听到噩运在敲门。荀子说过:物禁大盛。李斯显然已经处在大盛状态太久了。

05 沙丘之变,李斯的最终背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七年,也是他以皇帝之尊君临天下的第十一年。他带着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第五次巡游天下。他向南到达会稽山(今天浙江绍兴境内),然后沿海北上琅琊山(今天安徽滁州境内),再转向河北方向,走到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境内)时去世。他巡游的目的,公开的说法是封禅名山,示恩天下;说不出的目的,据说是寻访神仙,求不死神药。

秦始皇临终前,自知已经回不到咸阳,写了一道密诏交给李斯,要他派人送给公子扶苏,招他回咸阳主持治丧,继承皇位。赵高劝李斯:扶苏宠信大将蒙恬,如果当上皇帝,不会再重用李斯和赵高。他们二人甚至会被治罪,连普通百姓都当不成。李斯被赵高说服,模仿秦始皇笔迹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还伪造一封诏书,历数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扶苏信以为真,找蒙恬商量对策。蒙恬感到其中有诈,但说服不了扶苏。扶苏自杀遵从父命,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杀,就被关在阳周,兵权被李斯夺走。胡亥登基后不久,蒙恬被逼服毒身亡。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

秦始皇的欣赏和信任,让李斯得以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就算扶苏不喜欢他,以他在秦统一天下中的功劳,以及两家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也不会太为难他,至少能让他做一个富家翁安度余年。所以,李斯最不能辜负的人,应该就是秦始皇一家。可是,他利令智昏,听了赵高的挑唆,辜负了秦始皇的信任,为了保全荣华富贵,走上了背叛之路。

07 最后的堕落

秦二世胡亥,缺乏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在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方面,却一点不比老爸差。他尽搜天下珍宝,建造阿房宫。为了方便运输建筑物料,在全国大修公路。为了修筑宫殿,满足他永不满足的物欲,秦朝征收的赋税越来越重,遥役越来越多,百姓不胜其苦。

官逼民反。陈胜吴广因为路上遇雨,不能及时到达遥役之地,为了活命,在大泽乡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六国诸侯的后人也纷纷起兵,一时天下大乱。

身为左丞相的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等人,劝谏秦二世与民休息。秦二世不但不听,还把李斯他们骂了一顿:象大禹这样的人治理天下,亲自去工地干活,把自己累得腿上没肉手上生茧,最后还累死。身为国君,活得比奴隶还惨,怎么能叫贤明?那是才能低下,不懂如何作国君。像我这样恣心广欲,追求至高无上的享乐,才是会当皇帝,才是治理天下的正确方式。这秦二世,连花天酒地极尽享乐,都干得理直气壮的。

李斯居然被秦二世的歪理骂怕了。他平息不了天下乱局,被秦二世骂,很多跟秦始皇打天下的老臣对他也很有意见。李斯生怕官爵不保,不但不再劝谏秦二世,他还写了很长一封信,以“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为立论基础,论证天下大乱是对老百姓太好造成的、如果收税再多一些,对犯罪的人处罚得再重一些,就天下太平了。秦二世听了,非常高兴,要当更严厉的爸爸,更严厉地督责天下。有了理念上的理直气壮,秦朝收税更多,罚罪更重,以至于路上的行人有一半都是犯人,街市上每天都有受刑之人。秦二世高兴地说:你们看看,这才叫会管理啊!

和《谏逐客令》纠正秦王嬴政的错误不同,李斯这封策论,给秦二世的暴虐提供理论支持,让他在暴虐的道路上跑得更快,跑得更远。李斯指黑为白、投主所好的行为,让天下百姓的境况更加悲惨,生不如死。这时的李斯,除了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再无是非廉耻之辩。

08 用厚黑征服世界的人,终被厚黑反噬。

赵高本来是胡亥的老师,拥戴有功,更加有恃无恐,干了很多坏事。他怕有人告发他,就对秦二世说:陛下还年轻,有很多事不懂,经常见大臣,容易让他们看出来,显得不够圣明。不如以后就在深宫玩乐,不见他们,有事儿我替你办就行了。保持神秘,他们摸不清你的底细,才会尊敬你,害怕你。秦二世巴不得天天在后宫玩呢,听了这种屁话,觉得特别有理。赵高用这种办法把皇帝与其它大臣隔开,自己独揽朝政。

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以人之上的李斯,突然被隔绝在绝对权力之外,当然不满意,发了牢骚。话传到赵高耳朵里,赵高就劝李斯说:皇帝天天不务正业,你身为丞相,要劝谏啊!这样吧,以后我替你盯着,只要皇帝有空闭就通知你,你和他好好说道说道。李斯答应了。

之后,每逢秦二世在宫里玩得正爽,赵高就通知李斯进宫求见。这让秦二世非常扫兴,气得火冒三丈。赵高又对秦二世说:李斯在沙丘之变中立了大功,您却没封他当诸侯,他不满意,这是故意捣乱。听说他和盗贼有勾结,所以才一直平息不了天下之乱。他就是借这个逼你让步,让他裂土封王。秦二世不得不信,就让人去调查李斯。

李斯知道秦二世调查他,知道被坑,就上书弹劾赵高,指赵高有杀君篡位之谋,秦二世当然不信,让赵高去查李斯。这简直就是让猫去查老鼠的罪。李斯立即被扔进大牢。

李斯不甘心,在狱中继续上书申冤。赵高让人扮成秦二世的亲信来审李斯,只要李斯一说冤,就是一顿毒打,打到不冤为止。这么折腾了几次,李斯再不敢说冤。赵高这时才让秦二世派来的人见李斯。李斯生怕上了当再挨打,就不敢说冤枉。来人回去报告秦二世,称李斯已经认罪。

认罪那就砍脑袋呗。李斯因此被处腰斩之刑,比砍脑袋还严重;同时,还要夷灭三族,也就是把他家老少三代内的人全杀光。秦二世信奉李斯的治国哲学,“处罚越重,越能显出皇帝的圣明”。

其实,赵高构陷李斯的招式,李斯当年构陷韩非时也没少用。

李斯用厚黑之学征服了世界,现在,他被更厚黑的人用更厚黑的手段干掉。他以邪恶吞噬天地,终于被邪恶反噬。

09 人生是一个圈,永远画不圆!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在云阳街市被腰斩,也就是拦腰砍成两截。登上行刑台前,看着被绑在旁边等死的儿子,李斯泪流满面。他说:多想和你牵着黄狗再去上蔡东门打兔子啊!可惜,那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他和儿子抱头痛哭,其他亲人也号啕痛哭,哀感天地。

据民间传说,李斯被砍前,还对当年杀害韩非表示了悔意,说:当年和韩非同是荀子门下,我却害了他。现在我落到这个地步,也许是天意啊!

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李斯在生命的尽头,又低贱进泥土里。但是现在,他就算想当厕中鼠亦不可得。几十年不择手段的蝇营狗苟,挣来的荣华富贵,一朝化为乌有,到底何为来哉?也许,他应该重新思考当初所说那句话: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

原来,卑贱还不是最丢人,贫穷还不是最可悲。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感觉,被良心谴责的感觉,比卑贱更可耻,比穷困更可悲。

为了成功,把灵魂抵押给魔鬼,魔鬼不会忘记这笔账。时机一到,它自会来讨债,把签约人的灵魂和肉体全部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