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台江这支“刀尖”团队,真刚!

“龙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人在阵地在,我在品质在。”在贵州省的天能台江公司生产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肯奉献、爱学习的刀尖团队。在过去一年中,他们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为天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他们就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善打硬仗”的天能先锋——台江公司先进集体铸板车间。

铸板车间主要负责生产板栅、为下一道工序提供材料支持等核心任务。“上线”一年多来,面对诸多生产难题,他们团结协作创造了许多奇迹,每个人在岗位上实现了个人成长,2019年他们获得先进集体和五小创新一等奖,部分优秀员工还获得先进个人等公司荣誉称号。

“晨会”制度让学习效率加倍

铸板车间少数民族比例占到一半,主要由穿青、苗、侗、布依、仫佬、水、彝等民族组成,他们祖祖辈辈深居大山,此前大多在家务农,通用语言是台江本地方言。刚入职时,有的员工甚至在语言交流上都有些困难。车间管理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想了许多办法,希望这些少数民族员工能够尽快掌握技能、融入团队。

每天清晨15分钟的早会,就是员工们学习语言、技能的第一课。在这个早会上,有时是沟通交流课,有时是业务大学习,还有现场观摩讨论、文化宣贯、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各种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员工之间的距离,而且成为大家总结、复盘、计划的良好平台。晨会制度坚持了一年,效果已经初见成效。

新员工李洪忠说,“一年来,我从各种学习途径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不仅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还练就了一身本领。”

青年员工郭加文说,“天能是个大家庭,每一天都能与大家在一起学习、进步,让我觉得很充实。”

老员工姚本国在20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比书本知识更实用的经验,在无数个晨会中,他就像一张“智能地图”一样,毫无保留地对工友们倾囊相授,“技能学习就像盖楼,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才能攀登高峰。”

晨会制度让学习效率加倍,有效推动了车间技改升级和产量质量的提升,为推动精益制造的实施、跟踪、问效建造了“闭合回路”。

有序生产“不打折扣”

“人员全部到岗,确认完毕”“设备调试无异常,确认完毕”“卡具无缝隙,确认完毕”……寻着那阵阵清脆响亮、此起彼伏的呐喊声,走进车间,发现员工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正在生产线上赶工赶时忙生产,眼里充满专注。很快,成品经过一道道严谨的工艺和流程后,整整齐齐地码成小山。

自各项安全管控制度推行以来,铸板车间对现场区域进行片区划分,强化隐患排查、三违排查整治力度;增补规程空白,完善制度建设;专项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作业监管力度……这些有力举措每一步都“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加快了生产进度。

为了塑造这样一支作风过硬,执行力强,团结合力的团队,平日做事一丝不苟的车间主任代韩陶在严抓车间管理上花了不少心思,每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技能上的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解决,还不厌其烦的手把手传授经验和技能,让员工尽快成长。他用自己真诚的心感动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让铸板车间凝结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让标准化管理形成常态,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小车间迸发“大能量”

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断努力,铸板车间迅速成长为台江基地优秀车间之一,许多好做法迅速在台江公司推广开来。坚持是这个“刀尖”团队每一天的写照,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抛弃不放弃,心中充满正能量,与天能发展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为天能的发展奏响了动人音符。

人人都是动力源,激发出无穷的潜能,台江公司铸板车间是天能先进集体的缩影。他们就像自带动力的“动车组”,用实际行动驱动着企业发展的车轮快速运转,迈上提速、提质、增效的发展快车道,对天能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