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的那些“奇闻轶事”如何辨别真假

人工耳蜗不是神话,但也经不起妖魔化,人工耳蜗确实可以让一个人重获新生。最后一个会干扰你的问题,是如何分辨那些网上的“奇闻轶事”?是事实还是刻意抹黑?心理因素有时会从根本上瓦解一个人,面对网络信息海洋,如何筛选出正确的信息,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暗示非常重要。

人工耳蜗

信息的来源

“人工耳蜗的十种不好”,当你点开这篇关于耳蜗的文章,上面列举了十条关于人工耳蜗的“害处”,你有点怕了,自己要面对的是一场无法逆转的手术,是没有后悔药的,你开始退缩,继续翻到网页底部,左下角写了一行加粗小字,“祖传苗方,免开刀,免手术,一招见效”你忽然感觉这个网页有点不对劲。

这些消息的信息源是否可靠,是不是专业的学术期刊,一篇文章是不是发布在主流新闻来源,还是一些三无地下党,还有一些看起来模样端端正正的网页页面,实则是地下党的狸猫换太子,记住,你看到的东西都是有人想让你看到的,要学会甄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文章的主题及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

也许你正在看一篇关于“植入人工耳蜗后将要面临的认知风险”的文章,很害怕,怕人工耳蜗对自己的大脑造成伤害,本来智力就不高,在下降可能就会变成二愣子,这该怎么办?

文中阐述了在80个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中,出现认知障碍的比例。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数量/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数量,一方升高另一方就会下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自尊心更强的人,学习成绩更加优异。在大量的数据支撑下你很容易认为是前者导致了后者,可事实是自尊心更强的学生更自信也更加上进,更会出现好的成绩,两者之间有相关性但并不表示他们有因果关系,也就是前者肯定导致了后者的增加,并没有第三因素。

所以并不是说植入了人工耳蜗后的孩子认知能力变差,出现了认知障碍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导致或者他们只是年龄太小了,对一些测试方法感到陌生。

文章所用的样本是80个孩子,并没有指出年龄,是的样本年龄也会作为影响统计分析的因素,同时少量的样本数量并不具有普适性,也说明研究并不深入,就像现在有十个孩子,分别穿黄衣服和蓝衣服,经过语言测试,发现穿黄衣服的孩子比穿蓝衣服的孩子语言表达更好,以后都得给孩子穿黄衣服,这样的案列有说服力吗?答案是没有。

总结

我们不能因为一篇文章就胡乱定性,我不建议还在康复训练中的同学去看这些会降低你对人工耳蜗期望的文章,这并不是说人工耳蜗没有这些问题,而是为了保护你对人工耳蜗的信心,或者说保护你恢复听力的决心。

我们都期望人工耳蜗带给我们帮助,但是康复成功不是偶然,是你长期的不间断训练带给你的必然结果。如果你已经康复很久了还没有一个结果,那么,继续在路上吧,你的坚定,一次一次在推着你到达目的地。

关注中民讲耳朵,查看历史文章了解更多人工耳蜗干货

最后请分享该文,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内容编辑:重庆中民耳鼻喉医院 李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