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分級分類幫扶不同失業人員

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如何解決?失業人員又有什麼保障措施?今天上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深圳圳市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佈會,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就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已有371家企業提供9376個崗位

對於備受關注的高校畢業生穩就業問題,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局長孫福金介紹,會將扶持對象範圍從應屆高校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擴大至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

同時,實施事業單位招聘專項行動,引導深圳事業單位適當放寬專業技術、基層工作經歷等條件,力爭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崗位佔比達70%以上。還要加大對畢業學年困難學生的就業扶持,提高求職創業補貼標準。將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補貼標準從3000元提高到5000元。

市教育局副局長許建領則說,市教育局將繼續和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共同推進“春暖校園”、“職網位來”深圳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季活動,為期3個月促進供需對接,截止目前,已有371家企業提供9376個就業崗位。同時配合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出臺促進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出臺高校畢業生九大行動計劃。

同時,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先就業再擇業,同時鼓勵畢業生應徵入伍。還會著力強化重點人群幫扶,要求高校重點幫助貧困生、疫情重點地區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身體有殘疾的畢業生這些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提供一對一的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市教育局還開展了就業諮詢熱線,做好畢業生人文關懷、心理輔導工作,及時排查化解有關的風險。

深圳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一次性給予生活困難失業人員5000元補助

對於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副局長吳軍軍介紹,深圳主要安排了分級分類幫扶的政策舉措,擴大了失業保險覆蓋範圍。

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條件有四個:一是辦理失業登記,二是非因本人自願失業,排除員工主動離職跳槽,三是參加失業保險滿一年,四是有求職意願。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最長為24個月。而對於生活困難又不符合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的失業人員,按每人5000元給予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直到法定退休年齡。

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及家庭,按規定及時納入民政的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範圍。鼓勵失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省、市人力資源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核發的各類技能類證書的,給予相應的職能技能培訓補貼和鑑定補貼。根據工種類別和技能等級,補貼標準從1000元至7700元之間,每人每年可享受3次補貼。

吳軍軍提醒,失業登記和失業保險金領取都已經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失業人員不需出門即可辦理失業登記和領取失業待遇。同時,根據“新21條”,要建立失業人員實名制臺賬和定期聯繫制度,各轄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每月至少進行1次跟蹤服務,及時提供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推薦就業創業政策和職業培訓項目等就業創業服務。

另外,現行政策規定,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的可以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而“新21條”規定就業困難人員領取3年社保補貼後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可以延長享受1年。本次政策還規定,鼓勵用人單位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長期失業人員就業,按每人5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採寫:南都記者 傅靜怡

攝影:南都記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