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亿中国人在苦等父母的道歉

@中国式家庭教育 @智慧父母指南

大家好,我是阿元,“阿元实用心理”愿做你的朋友 ❤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做@智慧父母。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事情,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会“复制遗传的”,都说从一个孩子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家长教育的问题,那家长的教育问题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家长的家长那里来的。

我在一次出行中遇到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分享给大家,这是祖孙三代的家庭:

姥姥一路在抱怨姥爷忘记给外孙拿保温杯,语气非常地凶,姥爷不回应抱着外孙,跟孩子讲“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中队长,之后当大队长... ...”。(抱怨)(转嫁压力)女儿同样因为孩子的事情埋怨自己的老公,老公低头刷手机。(抱怨)(逃避压力)女儿继而同母亲一起抱怨车厢里的温度,服务等等。(抱怨)(转嫁愤怒)当可爱的外孙表达“我并不想喝水,我不渴的”的时候,最开始没有人听到他的话。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模式里。(表达不被听见)最后姥姥以一句“我是为你好”,回应了外孙。(控制)

家庭的复制

我们来看,女儿从姥姥那里复制了抱怨,怼天怼地怼空气,我想她在成长过程中面对这样的母亲也曾向自己的儿子表达自己不渴一样,提出过自己的想法,但同样被父母无视。她现在就像当年父母无视自己的想法一样,无视自己的儿子。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行为?像女性长辈一样抱怨,或是像男性长辈一样逃避。

作为家长(或者个人),如果不能觉察问题,打断问题模式,解决,将来你的孩子会把问题继续遗传给你的第三代。

当然人的一生怎么过都可以,我们可以选择逃避不去解决,那么当家庭,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请不要抱怨,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当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去解决问题的人,抱怨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日常行为。)

在发现自己家庭模式的情况下,怎么办?

首先,要恭喜自己了,毕竟发现是

改变的第一步嘛。我身边很多不断自我更新的朋友,决定要改变,都是从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说话的语气,处事的方式好像自己的父母,他们惊醒自己在复制曾经最受不了的父母的言语行为。

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爱挑毛病的人,挑同学挑同事挑男朋友挑老公挑父母挑自己。我的小孩做事情不愿意告诉我,因为“妈妈会批评我,挑毛病。”,当然,爱挑毛病是从我妈妈那里复制来的,我从小到家是被否定着长大的,小到一个扣子没扣,再到我每一个决定,听到的都是“你不可能” “咱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就不要想着怎样怎样”。当我意识到我也成为了我当初最不想成为的人之后,我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怎么变成了这样,难道我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要变成这样么?

第二,一个认识,不要想去试图改变父母或者孩子,我们自己变了,家庭成员会随着你的频率提高而改变。

有一句话很流行叫“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道歉,而父母在等待我们道谢”。

在我最初想要做改变的时候,我也曾经试图去改变父母,后来发现根本没用,这是在强求别人。就像那句流行的话一样,我在等道歉对方在等道谢,互相的需求都不一样什么时候才能对接上呢?当然永远都不能对接上。

我理解了父母,他们教育我的方式是从长辈和社会环境那里习得的,你得承认他们那代人大部分人是没有相关学习的意识和渠道的。并且我意识到,试图去改变别人是我内心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表现。

我那个阶段能做的就是,觉察自己的语言行为 - 意识到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 跟孩子沟通。

当孩子再跟我展示她画画的成果时,我不会再根据自己之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给她意见,我意识到从成年人的角度给一个孩子想象力做建议是很愚蠢的。倾听她的构思,用色,画画背后的故事,征求她的意见,把画如何放置,收起来还是挂在哪里。

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开始,调整我看问题的方式和思路,之后再扩展到她的学习,生活,再到我们整个家庭,再到工作层面,反复去练习。

再举一个朋友的例子,大家看完想想自己会怎么办?可以在评论里给出自己的答案。

上午,闺女在看电视,妻子叫她吃饭催她抓紧,不然画画课会迟到,她无动于衷,不愿意还大发脾气,妻子很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劝她,不能老看动画片,该吃饭吃饭,画画课不能迟到,她却哭闹的更严重了。

到这一步,可以说我已经有意识并且从行为和意识层面开始做出改变了,后来我发现这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虽然行为和语言上有了一些矫正,但我内心时不时还是会烦躁,愤怒。亲子关系出了一些状况时,负面的情绪是我的第一反应。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情况,那么就到了你深挖自己内心,深挖潜意识的这个层面了。

第三步,深挖自己

这个是最爽的阶段,通过回溯童年经历,发现未成年的自己通过父母的言行,给自己衍生出来了很多信念。这些信念在人生的一些阶段曾经帮助过我,但同时也会给我带来问题。

因为我妈妈对我进行打压式教育,俗称做啥啥不行,我性格的好强就与此有关,我急于向她去证明,她否定一个我换一个,再否定一个再换一个,否定我画画我就去运动,否定我兴趣我就用学习证明,否定我的职业选择我就用创业证明。一直在这个循环里,久而久之我的潜意识会自动去寻找难度大,压力大的事情去做,潜意识认为这样我在妈妈面前才会有“存在感”,才不会被否定。

这个潜意识的好处是,我一直在挑战,在外人眼里是一个有魄力的人,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我敢于从舒适圈里跳出来,会有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压力,竞争,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证明自己是可以的是对的,时间久了我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喜欢什么,只在乎我在母亲眼中是否成功。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的,完美的,禁得起挑刺的。多么可怕啊,朋友们。

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探寻自己的天赋,重新找回了自己,我经常说,这一部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现在这个“经常说”也变成了我出书的行动。

总结

如何做智慧父母?觉察自己,理解父母,理解孩子,调整频率,认识自己。

祝各位父母,各位子女早日从所谓“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问题”里出来,看到不一样的天空。与其苦等道歉,不如学会改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