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大舌头”的宝宝,可能是吃出来的毛病

“大舌头”发音并不好笑

最近,有一位宝妈网上留言,跟我们说起她的困扰:“儿子到了上幼儿园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幼儿园,因为去了人家不收,3岁半了,他仍然吐字不清晰,发音也不标准。老师听不懂他的话,不明白她的需求该怎么办呀?”如他把“车”读成“特”,把“飞”读成“灰”,给他纠正了还是改不了,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大舌头”发音也不萌萌哒

一看到这位妈妈的留言,很多网友都纷纷发表意见,说这就是“大舌头”,大舌头的发音有很多不准的现象,比如动物园里有:大西几、小凶许、小脑斧、梅发怒、小福泥、小海疼、发福蝶、大鸡居、大飞囊、强劲怒、大蟒鞋、小白去、大带许、大你鱼、大穷猫…… ……,有的网友还解释,凡是以上动物名字叫错的孩子,说话时,舌头几乎不抬起来,如果自家宝宝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宝宝的舌系带过短?


看来这位网友对语言障碍稍有了解,至少知道是哪方面的原因,其实大舌头只是我们对一种错误发音现象的比喻,大舌头并不是真的舌头大,而是舌部作为发音器官出了问题,舌系带只是其中一个可能出现的原因,另外还可能舌肌或会厌等出现异常导致的。

有一种孩子出现“大舌头”的几率很大,那就是从小断奶晚,辅食添加晚,而且只吃精细糯软食物的孩子。


舌头为什么这么重要?

口腔有很多重要的发音器官,如舌、会厌、软硬腭、牙齿、唇,有人说口腔是语音的“麦克风”,是发声的“扬声器”,很多声音,之所以出现细微的差别,都是口腔的各种发音器官精细调节完成的。

这些器官的运动发育是否健康,都需要锻炼,而幼儿时期的进食习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锻炼。天天给宝宝喝稀的,吃软的,那么牙齿就缺少咀嚼,舌头就缺少搅拌,渐渐的就会导致肌肉力量不足,灵活度差。


为什么会造成发音不准呢?

我们每个发音都需要气流通过口腔,然后由肌肉控制微调,比如舌根音“K”“G”“H”,需要舌根发力控制气流,力量不到位,这三个音就会混淆不清,“哥哥”说成“嘚嘚”,“瓜瓜”说成“哇哇”,“看看”说成“暗暗”,gk音是舌根与软腭共同作用于气流,对气流产生阻碍发出的音,这两个音的区别在于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完成这个动作一定需要舌根和软腭部位的肌肉参与。


​所以当孩子出现类似“大舌头”的发音现象后,不仅要找舌系带的原因,还要看看是不是生活中父母抚养时,过于精细,给宝宝的发音器官造成“用进废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