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国足球青训

从何问责中国青训之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足球,关注青训。也因此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类似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超俱乐部都喜欢眼前的利益,不把经历和更多资金投入到青训?家长为什么不支持青训发展?踢球为什么那么贵?以及国足惨败,看台上的小球迷忙着写作业,对此你怎么看?

上述的问题,随便点开体育问答类的网页,你就能看到很多很多条。不得不说,这两年青少年足球比赛越来越多,各级省市足协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U系列比赛,中国足协主办的青超联赛,以及大众翘首以盼能够斩获成绩的各类亚少赛、亚青赛。一瞬之间占据了很多人对于足球的关注,也自然引出了各方对于中国青训发展的种种关注与质疑。

所有人,包括对中国青训不断提出质疑声音的人,都必须承认的事情是,青训,不是一日或十日甚至一年就可以见到成效的。任何一个球员都需要从小到大的成长、培养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周期性工作,期间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孩子最终走向何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接受了足球训练的培养之后都能成为巨星,如果是这样,C罗和梅西又如何能成为引领一个时代的人呢。所以,哪怕是同样的训练,同样的成长环境,依然会造成有的孩子成为巨星或者明星球员,而更多的孩子,最终将成为竞技体育金字塔型成才模式的底座。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之路,并不是金字塔型的,没有那么高的淘汰率,也没有那么高的成材率。要知道,在西方青训成熟的体系之中,成材率(即走上职业道路)也只有4%。而如今,我们的各级足协、俱乐部,正在一点点的重构金字塔的底座,这个时候,却想要突然有一个金字塔尖的人物,何其困难。即便是有了,稍有不慎,这个人恐怕就会坠落下来。

更重要的是,虽然我国有超过14亿的人口,足球人口又有多少呢。国际足联显示我国足球人口超过两千万,但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含业余球员)84422人。或许从字面上来看,数字并不小,但是如果和14亿人口这个数字来做对比呢。再比如,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在看台上写作业,而不是看球,是因为他真的不想看不喜欢么。或许不然,只是他更明白,如果自己并不是有可能走上职业的道路,那么学习可能对于他将来更重要的事情。毕竟如果不能完成作业,可能他要面临的就是来自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批评等等。这就是现有的情况,我们没法希望有超过多少人一心一意从事足球事业,而放弃其他出路。所以,又能从何问责中国青训之过呢?

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青训有他自己的不足,这一点上我们无法否认。但我们总要给成长中的事物以犯错的空间,同时还要给它们以支持。毕竟单凭问责,是长不起参天大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