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两会·专访」关键词:垃圾处理

兴建农村垃圾处理站

为群众创造美好环境

——访市人大代表安福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人大代表、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村委会主任安福告诉记者,针对这一现象,虽然县乡村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人员配备、设备设施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处理生活垃圾的需要,仍然存在着垃圾清运不及时,自找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运到河道倾倒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他建议,应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员配置,改善设备设施,彻底改变垃圾处理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当前还应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加大环境卫生工作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让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记者 张诗珩)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浑源文旅振兴

——访市人大代表岳利芳

“浑源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459处。如何利用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助推浑源县文旅振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岳利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近年来,浑源县大力实施文旅振兴战略,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该县的战略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浑源县旅游业基础设施薄弱、景区水资源缺乏、绿化面积严重不足、旅游服务水平尚待提高、发展滞后等问题,与北岳恒山的品牌地位极不匹配。岳利芳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合理有序推进旅游项目开发等多项有力措施,打造以恒山景区为核心的浑源旅游产业链,积极完善功能配套设施,深入挖掘恒山文化,助力实现浑源县文旅振兴。(记者 辛雅君)

加强文化体系建设

培养文化教育人才

——访市政协委员张谟

文化是一个城市乃至民族的精神命脉与创造源泉,教育则是兴国之本,文化与教育两者层层相因,袭袭相联。市政协委员、省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张谟,就我市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张谟建议,我市应加快文化体系建设步伐,建立以北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打造大同城市文化名片;以魏碑书法为核心,挖掘和宣传北魏书法文化,建立北魏书法陈列馆,对大同魏碑书法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建议大同申报“中国书法名城”,每年设立“书法节”。

他表示,学校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设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落地。此外,文化和教育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建议我市大力培养文化艺术教育人才,为这方面人才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留住人才,使他们能安心地为大同文化教育事业服务。(记者 张诗珩)

加强平台监管

斩断虚假信息传播途径

——访市政协委员闫亚梅

网络交互式聊天工具的应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温床,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市政协委员闫亚梅在调研中发现,在大量不实信息及谣言中,有些是因网民不明真相而误写、误传的,还有一些则是不法网民为吸引眼球、赚取点击量获取个人利益而产生的。为此,闫亚梅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及自媒体平台监管,严格信息发布审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后台实名制等流程,全面清理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构建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加强对属地微信公众账号信息发布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全面落实微信公众号备案登记制度。网监部门要加强对市属网站、微信公众号主体监控,引导本地网站及微信平台健康有序良性发展,同时抓好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民自我防范意识及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建立虚假不良信息举报平台,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进一步完善打击虚假信息的联合执法监督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斩断虚假信息的传播途径。(记者 田雁)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制:刘双英

审核:邓琳

责编:王宇

来源:大同日报 大同晚报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