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中院 | 完善制度机制 深化诉源治理

为充分发挥“法官联系点”作用,推动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日前,金昌中院经过广泛调研,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共28条具体措施和50项分解任务,从五个大的方面对全市诉源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明确职能定位,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司法在诉源治理机制建设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纠纷预防与化解并重,有效促进解纷多方参与、多元举措、多点发力。深化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工作,通过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力争将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及时就地解决,最终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的目标。

二是注重司法前端引领,积极推动纠纷源头防控。探索建立与行政诉讼相互补充、彼此配套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制度,促使行政争议妥善解决。基层人民法庭要依托“法官联系点”,联合基层治理组织开展“无讼社区” “无讼村”创建活动。建立“法院+社会”“专业+群众”“线上+线下”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合力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司法大数据对矛盾风险态势的评估和预测预警作用。

三是完善诉非对接机制,引导纠纷分流多元化。加强网上多元解纷平台推广运用,促使纠纷层层分流、不断过滤、消弭化解。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引导民事案件当事人选择律师调解。完善和解、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与诉讼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解纷机制。发挥诉讼费用杠杆效应,受理案件时及时向当事人告知选择非诉纠纷解决予以减免诉讼费的规定,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

四是着力内部案源治理,减少诉内“衍生案件”。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以“一次办好”为目标,细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使诉讼服务中心成为多元解纷的前端窗口。坚持司法人民性原则,走出审判台,深入案发地,以“群众说事、法官讲法”的方式,明法释理、明断是非、定分止争,力促纠纷就地化解。探索构建诚信诉讼机制、上诉犹豫期机制等,引导当事人理性上诉。切实加强执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的案件数量。强化判后答疑工作,减少涉诉信访增量。

五是落实工作保障,合力推动取得实效。全市法院要把推进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班子成员分片包抓、专责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整体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对诉源治理工作的督导考核。及时总结提炼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中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宣传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工作,努力营造诚信友善、理性平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意见》的发布实施,进一步把诉源治理的“规划图”变成了“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了“计程表”。全市法院将挂图作战,倒排时序进度,瞄准目标重点打造,把重任排在前,把担子压在先,把优势做出来,把特色亮出来。按照分解表的要求,对部署的工作逐项落实、逐个销号,切实推动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文 / 立案庭

编 /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