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与第三方平台渠道,开发保险产品、订立保险合同、提供相关服务。

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

宏观环境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速逐年增长

从2011年以来,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增速也逐年提高。随着保险行业“国十条”各项政策 的逐步细化和落实,保费收入增速仍将维持较高水平,整体保费收入规模将接近2.5万亿元人民币。保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 “助动器”和“稳定器” 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数据显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上 涨,中国保险密度也逐年上升;但保险深度在3%左右裹足不前,显 示相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保险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国务院发布的保险“国十条”中,将2020 年保险行业发展目标设定为,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民币/人。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比较中国和国外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 明显差距。而与美国日本等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为悬殊。同时, 国内各地区的保险行业发展水平也极不平均。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 已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保险行业发展水平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省份,更具普惠性质的互联网保险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行业监管政策将合力促进保险行业发展

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

互联网保险市场现状

“互联网+保险”全面提升传统保险的各个环节

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AMC模型

互联网保险行业产业链

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日趋完善

2014年12月10日,保监会发布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第一个出台的细分领域监管办法,标志着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日趋完善。

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迅猛, 但行业互联网化程度仍偏低

目前,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已经占到总体保费规模的4%左右。和金融行业的其他细分类别相比,互联网化程度偏低。以基金行业为例, 公募基金总规模为4.47万亿元人 民币,而仅互联网宝宝类基金产 品规模就达到了1.51万亿元人民币,占比已经达到了33.7%。

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偏低

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为4.24%。因为财产险中的车险,标准化程度较高,因而渗透率一般也更高,渗透率为 6.70%;人身险的渗透率则为 2.78%。而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超过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水平仍较低。

中国保险用户对互联网保险的接受程度较高

由埃森哲对全球保险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保险用户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接受程度, 远高于全球范围内用户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起步较晚,线下渠道有一定优势的保险公司对线上渠道重视程度不 够,缺乏针对线上渠道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等方面。 未来,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财产险市场份额集中业务主要在大公司

大部分保险产品互联网化程度仍较低

人身保险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

财产保险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上不同险种份额大相径庭

已有57%的互联网保险产品通过官网销售,其余 43%通过第三方平台渠道。但财产险和人身险之间的渠道份额大相径庭:财产险以保险公司官网渠道为 主,占比超过90%;人身险的销售渠道则以第三方平台为主,占比接近95%。这是因为占据人身险主要市场份额的为中小保险公司,这些企业自身渠道并不完备,因此更注重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扩展销售渠道、提高自身产品知名度。

保险公司互联网销售与服务模式

第三方平台的互联网保险销售模式

互联网保险典型案例分析

太平洋保险积极打造互联网平台业务闭环

平安健康险全面布局医疗O2O体系促进保险业务发展

众安保险为淘宝电商产业链提供完整保障

众安保险创新地为众多消费场景提供保障

京东的保险产品全面保障自身的消费生态圈

中民保险网积极布局电商平台吸引客源

参聚险为消费场景中的特定风险提供保障

外卖保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全新的保障模式

碎片化的重疾险保障针对性更强,更适合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

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分析

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市场整体份额不会太大,纯互联网保险公司将增多

基于大数据差异化定制保险产品与服务

互联网保险的场景创新,将覆盖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