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電影才有觀看的價值?

脫韁的JUN馬


首先,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愛好都不一樣,所以才會有那麼多類型的影片。

這是個大前提

可以肯定的說沒有一部影片是所有人的最愛

而人們之所以喜歡一部影片

一般是和自身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至於意義

我個人覺得 電影是個號稱人類精華的藝術形式

真正有意義的電影是能從內心深處把你打動的那類影片

看過之後不一定要流淚不一定要亢奮不一定要陷入沉思

但是一部有意義的影片絕對是讓你看過之後

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你回憶起來 每次回憶都帶著某種莫名的激動

我的推薦是

《撞車》 小女孩衝出來替父親當子彈的時候陽光很強烈 始終感覺那就是傳說中的天使(小女孩絕對的本色出演,國內的小演員......)

《楚門的世界》 楚門在走出門之前對大家重複了那每天都在重複的話 可這次的意義深刻的多

《無間道》 劉德華打高爾夫的時候揮杆之後的表情,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蛻變蟲的娛樂現場


對於能從內心深處打動我的電影我覺得都是值得觀看的。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電影的誕生人類對它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我們講電影值不值得觀看,要知道每個觀眾有不同的評判,可能欣賞程度不同,喜歡的點不同,喜歡的類型也會不同,所以說,這個判定標準是到底有多少客觀性和主觀性。

首先我們講評判一部電影值不值得觀看的客觀性

1.視覺感受

特效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影從黑白片到彩色片,現如今3D技術的發展,電影的絢麗特效深受廣大年輕人的青睞,甚至出現了更高級的5D電影。比如劃時代意義的《阿凡達》,電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風景,導演展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種不同形態的植物發著光,聲勢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還有色彩豔麗的飛龍等動物,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美術 大膽的構圖,充滿想象力的用色,有的電影每一幀都像油畫的作品,拋開其他因素,從美術角度就讓人賞心悅目。國內眾所周知的色彩大師張藝謀,不論是電影還是舞臺演出,把中國紅用到了極致。

服飾 電影製作在主要人物的服裝選擇和服裝搭配可以設定電影的基調和情緒, 也能幫助我們對人物形象有更直觀的瞭解,想必看過《指環王》系列的朋友印象都很深刻,裡面大量的美輪美奐的服裝、精美細緻的道具,劇組花費的精力和時間不言而喻。

2.聽覺感受

一部好的電影的背景音樂應環繞著電影本身,悲哀或歡樂,平靜或壯闊,能使感情更順利地傳達到觀眾心裡。它組成電影的骨架,融入電影的靈魂,它能鑄就電影,而電影亦可成就它。大家熟知的《天空之城》就是很好的例子。

3.故事的邏輯性

如果一部電影過於注重技術方面的進步,而忽略了本身的故事性的話,那在一定意義上會對觀眾造成審美疲勞。所以好的編劇在一部電影裡可以塞進數個形色各異的人物,並且都有著飽滿豐富的歷程,通過導演藝術手段的運用,結合自我的主觀表達、蘊藉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象的活動影像表達出來。好的故事不一定有好電影,好電影肯定有個好故事

4.情感共鳴

人生是乏味的,而電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在這兩到三個小時裡得以逃避現實,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人們在各自喜歡的電影中或許一個片段、一句臺詞找著了心靈的共鳴。並不需要恢宏的場面,悅耳的音樂,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觀眾無需時刻捕捉絢爛的視覺特效場面,卻深深被這個製作團隊弄得內心波瀾壯闊。

5.演員的演技

表演是門藝術,我們經常被影片中一些演員的表演震撼,也會對一部好的題材因為演員的演技而感到可惜,

電影就像是一道菜,演員是一劑調味品,明明那麼好的菜,卻少了點味道。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主觀性

年齡層

拋開小眾案例,大多數年長的這些出生在建國初期,小一點到改革開放這個年代的人,他們偏愛看些民國、抗日、文革還有知青等上世紀發生的事件題材,你讓我爸或者爺爺來看現在很多優秀電影,他們大多會嗤之以鼻,或者懶的看,看不懂。一個簡單的倒敘或者空鏡就可以讓我爺爺完全跟不上劇情,腦子發脹。再小一點的年齡層喜歡看二次元等動漫作品。

所以不同的年齡層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導致各個階段有不同觀影標準。

性別層

男性跟女性差異化,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體現,電影也不例外。相信很多男同胞難以理解女生為啥宮廷劇,還有些女生看的稀里嘩啦的愛情片,男生看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這些

思維差異化情感差異化,還有些社會地位功能性的差異化導致男女對影片的認同兩極分化。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個梗,女生讓男生每天回去看《甄嬛傳》並說觀後感,男生無奈又憤怒在鏡頭裡說:前面5分鐘不看後面就看不懂了,裡面三十多個女人,死了二十多個,太燒腦了。

個人的教育跟成長閱歷導致的多樣性

每個人的成長教育閱歷的淺薄,觀影時的心情都會對電影本身產生不同的情感。特定的成長經歷會促使一個人排斥或者偏愛某種類型的電影。有些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會有意無意跳過關於單親的電影,或者產生一般人不能體會到的共鳴。就像《舌尖上的中國》裡說的那樣,每個人對美食的偏愛,都是兒時的味道

2016年《魔獸》的上映,多少大老爺們在電影院含著眼淚呼喊:德瑪西亞!你會看到這樣的觀眾:他們攜家帶口,儘管一同前來的人未必樂意:“老公,我不想看打打殺殺的”、“爸爸,我想看動畫片”。他們會說:“來都來了,就當瞭解一下老公(老爸)的青春。”這是

致敬青春的吶喊,沒有經歷過的人又怎會懂得為了部落為了聯盟熬下的夜。

所以評判一部電影值不值得觀看,真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好的電影能從內心深處打動你,不管打動你的是感動還是一種啟示,一種反思或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可能只是一句對白,演員的一個眼神,如此而已,影隨我心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