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广深,看东莞如何从两大一线城市抢人

最近东莞自媒体都在刷东莞成为特大城市,前几天全国都在刷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取消落户限制,其实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从未停息。


只不过以前,看量,现在,更注重质。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才,则是发展的关键。


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首次下降,15-59岁劳动力人口总量和占比已连续七年下降;人口流动增速从2010年的12%降到2%;一二线大城市依然站在人口吸引至高点,农民工则主要流向中西部。

尽管推进全面开放二孩政策,201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10.48‰,有史以来最低值。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

但人口老龄化在加速,人口红利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


全国形式如此,东莞又如何?


A、低速增长 人才红利来了


1、常住人口规模趋于稳定

2010年以来,东莞常住人口规模进入低速平稳增长阶段。

至2018年,年均增加2.1万人,年均增长0.25%,低于2000-2010年的2.46%平均增速。

常住人口占珠三角九市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状态,人口流入趋势有所减弱

2、户籍人口增长提速

户籍人口规模在较长时期保持低速增长

态势。

1978-1990年、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8年间,户籍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4%、1.5%、1.8%、3.1%。

自2016年开始,户籍人口加速增长,2018年户籍人口达2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7.6%。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机械增长,2018年新增户籍人口20.28万人,超过八成来源于机械增长。

3、外来流动人口趋于平稳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大量外来人口来莞就业生活, 2001-2008年出现跳跃性上升。2009年以来,外来流动人口总体保持平稳,近两年增速略有上升,分别增长2.3%、3.4%。

4、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

2015年我市常住人口中,0-14岁占10.19%,15-64岁占86.08%,其中20-44岁的青壮年人口占比60.44%,65岁及以上老龄占3.74%,远低于广东省的7.9%。

我市仍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2016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0.14岁,位列全省第三。

5、人口素质稳步提升

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

2018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0.56%,比2010年提高13.56%

2015年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受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人数为20561人,比2010年增加13310人;

2015年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3年,分别比2000年、2010年提升0.87年和0.2年。

2019年东莞教育情况

6、人才规模持续扩大

2016-2018年间,全市人才195.3万人,年均增长15.7%

高层次人才12.6万人,年均增长21.9%;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171.5万人,年均增长13.7%;

专业技术人才23.3万人,年均增长15.1%;

持有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增至34万人,年均增长29.1%。


7、劳动就业人口占比较高

2010- 2018年,我市全社会从业人员略有增长,由626.25万人增至667.17万人,年均增长0.8%,从业人员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持续保持在76%以上。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由2010年的0.9:76.2:22.9调整为2018年的0.9:68.4:30.7。

8、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东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91.0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44%。

2018年,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9.8%,比广东省平均水平高10.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43%。

东莞城镇化率91.02%,全国排名第三!


B、人口密度两极分化


1、 人口空间分布集聚度较低

六大片区中,城区片区常住人口密度和地均GDP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水乡片区和松山湖片区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三个片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缺少组团化集聚人口的城市副中心,片区统筹发展能级偏弱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有较大提升空间

市镇两级行政体制导致镇街(园区)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集约化发展的基础。

2、 人口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匹配度不高。

长期利用低劳动力成本、大规模外来年轻劳动力,目前产业整体层次/劳动生产率偏低、传统产业增长乏力、高端要素集聚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3、 人口素质和人才规模有待提升

东莞工业化初级/高级阶段与信息化知识经济并存,少数高端创新型人才与大量普通劳动力两极并存,整体人口素质有待提升。

在珠三角九市中,我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列第四,低于广州、深圳、珠海;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位列第六;人口受教育结构方面,初中学历人口占比最高,超过四成。

4、 人口规模扩大对公共服务构成长期压力

面临扩大户籍人口规模和公共服务资源滞后的两难境地,尤其是随迁入户子女数量的大幅度上升,公办学位严重紧缺

扩展阅读:

最新!东城发布预警,中小学位缺口2400个!

振奋!东莞理工学院将更名为“东莞理工大学”

车位缺口170万!东莞人都把车停在哪儿?


C、发展目标 2035年常住人口1080万


1、实施积极人口调控政策 实现有质量的稳步增长

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96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080万人。

2、人口分布更加优化

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度进一步上升,重点片区和产业发展集聚区的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3、保持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地位

坚持制造业立市,保持制造业整体从业人员规模占总量比例不低于40%,优化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就业结构,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

加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紧缺产业的青年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


4、“产、城、人、文、旅”结合

发展新兴产业基地、特色小镇、众创空间、文旅基地等,优化功能布局,实现“产、城、人、文、旅”有机结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5、大力推动“村改居”

加大城中村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安全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积极落实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优化农村集体用地管理,保护农业转移人口权益。


6、强化“三心”集聚作用

加强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心”之间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网络联系,发挥其对全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常住人口密度。

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强化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集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

充分发挥松山湖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提升带动周边镇发展能力,着力打造适宜

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综合环境。

加快推动滨海湾新区建设粤港澳协同发展特色平台,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滨海湾创新链走廊和高端人才特区,重点集聚新兴产业发展人才


据江湖人称,东莞近几年来人口大规模流失。实际数据实力打脸。

增速放缓,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

2019年东莞人口增量7.45万,全国排名16位。虽然与杭州、深圳、广州等总量大增的城市相比略显“低调”,但也强过很多地级市。


夹在广深两座一线城市中间的东莞,既兴奋,又担心。抢人?安排!

千日攻坚:教育、交通扩容;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拓展优化城市空间;适时优化住房限购政策……

扩展阅读:

最新!东莞政府发文:适时优化住房限购政策

明年底前!东莞轨道交通通车达300公里

形势严峻的2020年,且看东莞如何筑巢引凤。


东莞房视:

你是老莞人还是新莞人?你来东莞多久了?

为什么选择来东莞发展?未来打算留在东莞吗?

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万家灯火 车水马龙 这一刻的东莞我喜欢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