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经济增长与技术发展史

工业革命本身并不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但它创造的经济成就是巨大的。20世纪的西方是糟糕的: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1914年后国际贸易的崩溃以及殖民帝国的衰落。然而到了21世纪初期, 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推动欧美快车的发动机仍非常强大。为了理解触发欧洲经济奇迹的因素, 作者从启蒙运动出发寻找原因, 进而分析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中, 技术发挥作用的机理, 以及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是如何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期经济增长的。

工业革命的智慧来自于哪里呢?17世纪出现了启蒙运动, 它在很多方面都是工业革命知识发展的前奏。一方面, 科学知识成为公共产品, 而不再专属于“权威”;另一方面, 知识的目标发生变化——以改善物质条件为目标。启蒙运动提供了创新的意识形态基础, 为有创造性的人带来了产生正向激励和获取知识的环境。它鼓励人们思考“哪种技术有效”, 以及“为什么有效”等问题, 构建和拓宽对技术的认知基础带来持续的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 启蒙运动通过坚持用本地语言写作, 建立科学学院、用通用术语和标准体系等方式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18世纪出版了许多百科全书和辞典等工具书籍, 激励人们试图获得对技术知识的理解, 实现了广泛的知识扩散。启蒙运动还建立了“发明者”与“应用者”之间的沟通机制, 许多发明家如富兰克林和戴维, 都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明索取专利, 致力于知识的开放和自由传播。此外, 大量的讲座、座谈会、公共实验和讨论小组在启蒙运动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旨在推广和传播现有的知识。如果没有发明者对知识传播态度的转变, 技术要素将永远保留在黑箱内。

工业革命之后, 技术起伏不定的变化成为常态。技术是如何实现从初级阶段向现代化的转变呢?作者思考了命题知识 (propositional knowledge) 和规范性知识 (prescriptive knowledge) 之间的关系。工业革命早期, 命题知识被映射到新技术中;同时, 命题知识受内生性的影响, 即规范性知识反过来又增强命题知识, 从而使两种知识之间产生了正向反馈和持续的相互强化。当两种知识的正向反馈变得自我强化和自我催化时, 技术就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转变。经济系统旧的稳态被打破, 产生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正是“技术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产生原因, 它反映了库兹涅茨提出的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库兹涅茨认为:在技术黑匣子里面是一个较小的黑匣子, 叫做“研发”, 它将输入转化为知识输出;这个黑匣子里有一个更小的黑匣子, 它包含了可用的知识。然而, 知识仅创造了机会, 并不能保证行动。是什么激励了采取行动的人, 为什么有些社会似乎更倾向于产生新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此, 我们需要探讨人力资本因素和制度因素。

英国是1850年最先进的工业国家, 但远不是人力资本最丰富的国家, 因此有必要审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于降低访问成本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易于阅读科学家的文章, 并且验证成本也会下降, 一些明显虚假的知识更容易被识别;其次,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能力学习和执行越来越复杂的技术指令;最后, 人力资本有利于更快的创新。只有系统的教育才能让发明者认识到他们发明了什么以及如何最有效地应用它。

那么,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有能力”的发明家来产生持续的技术进步呢?这取决于创新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实施技术创新不一定需要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 技术更先进的经济体可能会使用技术含量更高、构造设计更复杂的发明, 这意味着劳动力需要更加专业化, 因此每个工人应该知道更少而不是更多。从产业角度看, 农业的知识密集度高于制造业和服务业, 随着农业在劳动力和总产出中的份额下降, 人力资本也出现下降。

作者认为, 技术进步是由少数关键人物推动的。对于大多数劳动力而言, 他们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是很低的。事实上, 工业革命初期的技术进步是“技术性的”, 即更需要能够进行重复性日常作业的工人而非高技能工人。许多创新产品都只需要教给别人如何执行指示而不是编写指令, 因此人力资本更有助于提升能力, 而不是有助于创造知识。

技术对于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工业革命之前, 技术似乎不如制度变革更重要。开放的市场、法制的改善和寻租的减少带来商业繁荣和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经济出现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可持续增长, 即使技术没有任何变化也会这样。当然, 并不是说在工业革命之前技术完全不重要, 因为技术和制度相互配合和互补, 共同影响了经济发展。

负面的制度影响将会减少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重商主义就是一种寻租制度, 是不公平和低效的, 它是一种各国通过补贴出口和原材料进口以及对成品征收关税来进行的国际竞争。1750年左右, 重商主义开始衰落, 英国的行会、垄断和粮食价格监管都逐渐减弱。法国大革命将启蒙思想转化为真正的制度变革, 削弱特权, 允许更加自由和更具竞争性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革命期间的经济增长。

一个重要的例子是17世纪英国出现的专利制度, 它是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 否则即使知识规模扩大, 应用新知识所需的投资和创业精神也不会到来。然而, 也存在专利制度没有促进技术进步的情况——比如, 美国在1852年改革之前拥有良好的专利制度, 倾向于申请专利的人数较多, 但1900年以后, 美国技术领先地位日益增长, 人均专利申请率却开始下降;再如荷兰和瑞士, 19世纪下半叶这两个国家完全没有专利制度, 但并没有影响其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见专利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仍有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