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北大毕业却隐姓埋名蹊跷失联,40年后哥哥跟团旅游再见弟弟,真相大白泪洒南京雨花台

家住江苏省如东县的仇明祥今年63岁,在他家里的旧衣柜里一直珍藏着半条红白格子的毛毯,让人不解的是,这半条毛毯是被人从中剪开的,而且半条毛毯在仇明祥家珍藏了70年,究竟仇家为何要珍藏这半条毛毯70载呢?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早在1943年,仇明祥的父亲仇甫成就跟随一位名叫杨斌的共产党员参加革命,并成为他的贴身警卫员,杨斌比仇甫成年长11岁,在那段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杨斌对待这位年轻的警卫员像亲兄弟一般。

仇家人视这半条毛毯如生命,它不仅救了仇甫成一命,更是全家人的精神象征,从那天以后这半条毛毯一直伴随着仇甫成,在仇甫成眼里,杨斌不仅是自己的首长,更是救过自己性命的好大哥。

仇明祥回忆说,杨斌烈士1946年去上海从事我党地下工作,并担任负责人,1948年传来杨斌牺牲的消息,从那一刻开始,仇甫成就把寻找杨斌后人,交还这半条毛毯作为毕生心愿。70年沧海桑田,要如何找到杨斌烈士亲属的下落呢?仇明祥说,他们唯一的线索就是杨斌烈士牺牲后,安葬在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通过头条寻人,节目组联系到了谢远源烈士的侄子谢万里。

谢万里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名叫谢远达,家中四兄弟排行老二,他的四叔谢远源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石首谢家垸一个贫苦船民家庭。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华大地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因家乡石首发大水,家园尽毁,幼年的杨斌随父母驾着一只破旧的小木船随江漂流,捕鱼谋生。居无定所的艰辛,渔霸、把头们的欺凌,使谢远源自小养成了嫉恶如仇、倔强上进的性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为领导学生运动,谢远源数次改名,最终使用了杨斌这个化名从事革命运动,从那时起,杨斌从一个学生运动领导者,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

1946年,杨斌受中共苏中区委委派,前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作为敌占区的一名地下工作者,要时刻面对各种突发危险。危险突如其来时,沉着应对、迅速判断、机智应变和果断决定,是一名优秀地下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些在杨斌身上得到了非常突出的体现。因为从事地下工作的原因,杨斌一直使用化名,不能与家人朋友联系。就连自己亲近的人,也必须为党保守秘密。

1938年在武汉,与二哥匆匆一别竟成永别,1947年5月14日,时任苏中地委副书记兼城工部长的杨斌,由于叛徒的出卖,在上海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杨斌的妻子王力维等革命同志。敌人立即把他们押往南京,妄图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将我上海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在狱中,杨斌烈士受尽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始终不愿透露出党的机密。1948年春在南京保密局宁海路看守所被敌人杀害,年仅36岁。

杨斌烈士牺牲的消息一直被敌人严密封锁,直到1949年解放,此时家中的亲人一无所知,二哥谢远达曾多方打听四弟谢远源的下落,但始终无法查明,而谢家人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可杨斌这个名字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淹没在了历史洪流之中。

建国以后,谢家人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谢远源的下落,可是一直杳无音信,直到1983年谢万里的父亲去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参观,猛然之间看到了杨斌烈士的照片,老人一眼就认出杨斌就是自己的四弟谢远源。激动得几乎晕厥,原来谢家人寻找了近40年的亲人谢远源,已经化名为杨斌,在解放前就已经牺牲,后来经过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与相关部门的确认,杨斌烈士就是谢万里的四叔谢远源。

当天正值雨花台纪念馆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而仇明祥与谢万里作为活动的特邀嘉宾,向所有参与活动的纪念者讲述了当年半条毛毯的故事。

第一次目睹杨斌烈士的遗物,谢万里喜极而泣,他没想到四叔牺牲71年后,还能见到这份见证了杨斌与战友仇甫成革命情谊的遗物。

两位老战友的后人坐到一起,虽然之前从未谋面,可这半条毛毯却紧紧将他们联系到一起。谢万里和仇明祥决定,将这半条毛毯捐赠给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永远地陪伴杨斌烈士。

观看完整节目视频,搜索“弟弟北大毕业却隐姓埋名蹊跷失联 40年后真相大白泪洒南京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