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座“世外桃源”村莊,建在山凹處,村民過著田園生活

山人帶你去旅行,今天我們一起去皖南地區的–陽產土樓。

眾所周知我國曆史悠久、地大物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古建築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地域與民俗風情,建築藝術風格也是各相不同。說起古建築大家也許會想到故宮、圓明園、蘇州園林等這些非常有名的歷史遺蹟,這些都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說到古建築風格這裡不得不提起的就是徽州了。

陽產土樓

徽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三大地域文化代表之一。徽派建築風格也是獨具特色,宏村、西遞等這些古村落最具徽派建築風格的代表,每年都會有大量遊客前往旅遊、學習、寫生、採景等,成為重要的遊客聚集地與網紅打卡地。

陽產土樓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的是,皖南地區獨一無二的–陽產土樓。說到土樓大家也許會想到福建的土樓,而陽產土樓知道到並不是很多,也許是因為交通閉塞有關吧。位於皖南山區深渡鎮的陽產土樓隱匿於群山叢林中,能夠完整保留下來實屬不易。

陽產土樓

為什麼會選擇這麼一處地方些興建土樓呢?這得從村落的創建人說起,據記載陽產村的鄭氏祖先曾在此狩獵,發現獵犬臥在陽產山凹處不願返回,鄭氏祖先發現周邊綠樹蔥蘢、山泉清澈便認為是一處風水寶地,就在這裡定居了,所以現在的陽產居民大多姓鄭。

陽產土樓

從停車場乘坐區間車上行大約4公里左右,就可以到達海拔800多米的陽產古村落。當這麼一片保存完整的土樓擺在你的面前,給人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怎麼看都是景色,無論從哪個角度哪一處都會有不同的藝術感覺,不是簡單地用幾張照片所能概括的。

陽產土樓

據記載陽產的土樓始建於太平天國年間,大約在公元1855年左右,距今已有160年多的歷史,經過幾代人的建設,最終建成一個有規模土樓群。由於陽產的地勢較高,交通很不方便,所以當地的居民也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有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鋪設,房子地基是用石塊壘成防止坍塌,牆壁是用的黏土、碎石等混合物,為了防止雨水沖刷牆壁房簷還建得特別長,總之除了屋頂瓦片是外面運進來的,其餘的都是就地取材。整座村落土樓都是錯落有致,小學、水洞、觀景臺等佈局在山坡的每一處。

陽產土樓

村子鼎盛時期有300多戶人家,後來一些村民外出生活,慢慢人口變少了許多,有些房屋便無人居住,有的年久失修坍塌。雨後的土樓被薄霧籠罩,古老的青石板路穿梭在寫滿滄桑的土樓之間,高大的土牆烙下歲月的痕跡,曾經的喧囂與繁華已經蕩然無存,只留下這片土樓群見證著她曾有過多輝煌。

陽產土樓


朋友你會去皖南陽產土樓旅遊嗎?對陽產土樓又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呢?留言區有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