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封建时代境遇最差的一群士子的缩影

孟郊,唐代中期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最有名的代表作是《游子吟》和《登科后》。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

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一、孟郊的生平简介

孟郊,生于751年,卒于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孟郊46岁(也有说是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

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孟郊60岁时,因母逝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

二、孟郊的登科之崎岖路

《送孟东野序》有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孟郊应进士之前的诗作很少。

孟郊四十一岁时第一次到长安应试

大诗人韩愈有诗写他当时寒微而自矜,拙于应酬的态度。

唐代的科举场上仍有门阀制度的流弊,《唐摭言》记载:“

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其不得举者,无媒无党,有行有才,处卑位之间,仄陋之下,吞声饮气,何足算哉。

而孟郊写自己“方全君子拙,耻学小人明”,“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这样自然是要吃亏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孟郊对他这一次落第之后仍然抱有期许。“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还盼着能有赏识他的贵人出现。

而到第二年为止,反复下第的局面让孟郊的心态开始崩溃。在这期间孟郊写了很多诗,“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

始终不得第的孟郊甚至还想到了自杀,著名的“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就是写于他第二次下第后所写的。作为今人,可以算算他诗里面的前三名的《古兴》。“楚血未干衣,荆虹尚埋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也写于这个阶段。胡震亨说:“以名场事入诗,自孟东野始”。这些诗应该能引起古今有相似遭遇的人的共鸣。不止有关考试,总之是一切的失败。耻辱。求而不得。

贞元十二年,他当时经过大范围的交游已经有一定的名气,甚至说是打通了某些关节,在众多朋友的帮助运作下终于登第。著名的《登科后》就写于此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他登科后的心理活动的写照。然而命运并没有从此改变。

四年后,也就是贞元十六年,他才谋得溧阳县县尉一职,并且到任后难以适应。陆龟蒙有记载:“或比日,或间日,乘驴领小吏径蓦投金渚一往。至则荫大栎,隐丛筿,坐于积水之旁,苦吟到日西而还。尔后衮衮去,曹务多弛废。令季操卞急,不佳东野之为。立白上府,请以假尉代东野,分其俸以给之。东野竟以穷去。

孟郊的生活始终贫困

答友人赠炭

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孟郊虽然登科,但他晚年的生活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贫病始终是创见写诗的主题。

从上面这首《答友人赠炭》中可见一斑。而他的诗中也不缺乏描写他生活境况的诗句: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春色烧肌肤,时飱苦咽喉”。

而他一生最悲惨的遭遇莫过于晚年丧子。孟郊的长子去世以后,小儿子一个一个地全部夭折。描写这种惨祸的诗大多不忍卒读,有《悼幼子》“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杏殇九首》:“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他的友人韩愈看到他的这个境况,也特作诗《孟东野失子》:“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还有贾岛也作了《哭孟郊》一诗,诗中写有“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孟郊最为人熟知的是苦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荒唐的,同时也是封建时代境遇最差的一群士子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