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振翔:“拍《龙岭迷窟》的秘诀就是要扛得住骂”


《鬼吹灯》系列的又一部超级网剧《龙岭迷窟》正在热播。都说大IP难改编,书粉和剧粉难买账,但这部《龙岭迷窟》却打破了这一魔咒。



《龙岭迷窟》豆瓣开分就有8.2,这不仅是近年国产剧中少见的高分,也超过了去年同系列的《怒晴湘西》。保住了口碑,《龙岭迷窟》的播放和讨论度也非常亮眼。



更难得的是观众对于剧集的高口碑评价。



这一部《龙岭迷窟》由管虎监制,费振翔导演,潘粤明、张雨绮等主演,故事主线承接胡八一和王胖子从精绝古城回到北京,开始了对于身上奇怪印记的探寻,由此揭开了搬山道人一脉过往的神秘和传奇。


从最初被观众质疑“新导演会不会拍”、“怎么加这么多改编”,再到如今观众的“还原度高”、“服化道用心,剧本过关”,费振翔导演独家对话金牌经纪人,和我们一起聊了聊怎么样才能拍出他心中想要的《龙岭迷窟》和国产类型片的进阶。


“只要有一个人看到,我就这么拍”


一处颇有些阴森的黄土高原,众人在白天挖出一具诡异棺木。到了夜晚,偷窃者大胆行事,而随着一声惨叫,只余下一只绣花鞋被老汉紧紧握在手中。



随即镜头一转,北京一处古玩市场内,热得满头大汗的王胖子正在使劲吆喝,拉扯住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讲价。旁边有人拿把蒲扇搁在脸上挡太阳,只见那人盯着远处那个遮遮掩掩、四处转悠的老汉,若有所思。蒲扇摘下,此人正是潘粤明饰演的胡八一。



这是《龙岭迷窟》的开篇,也是胡八一和王胖子这两位《鬼吹灯》核心人物在这个系列的正式出场。开场有紧张悬疑的神秘感,随即借由主要人物完成前作和现今的背景交代,《龙岭迷窟》在前30分钟内就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完成度。


费振翔说话有着浓浓的北京腔,儿化音足,北京出生和长大的背景也帮助了他拍摄这次的《龙岭迷窟》。


为了还原时代背景,导演和剧组一起精心准备了有年代感的道具和布景,希望让观众有代入感。费振翔在拍摄现场的较真儿细致到了一只西瓜:那个时代北京大多数人家家里还没有冰箱,想吃冰西瓜就得放水里,叫“拔西瓜”。西瓜拔一会儿还得翻一面,要不切开以后一边是冷的一边是温的。这些细节,全部被费振翔还原到了剧中。



小处尚且如此细致,宏观之处自然也不敢懈怠。


早在拍摄《黄皮子坟》的时候,费振翔就把剧组上下拉到了一般人不会去的死火山,荒郊野外,制片组都要去开路。《怒晴湘西》,他们在好汉坡。这次《龙岭迷窟》,整个剧组又一起到了榆林。“制片组当工程组用,开路搭桥全组跟着吃沙子,可当第一个镜头拍完,所有人都开心,是真的美啊”。



尽可能实景拍摄,选景都必须去作品发生的背景地,这点费振翔是传承于师傅管虎。可对他自己来说,他也希望拍出真正能拿到国际市场一拼的国产剧。


费振翔家里的老人也看他拍的剧,他们有时候会问,这拍的什么呀,怎么这么黑。这时候费振翔就笑笑,但他心里明白,自己这条路是对的,作为创造者,他希望能有意识地去引领观众。


采访中有聊到Netflix和韩国合作的丧尸片《王国》,其中有一个镜头是水中的丧尸嘴巴里吐出一条小虫。这个镜头在手机银幕上几不可见,非要用高清分辨率的大投影才能清晰呈现。但是《王国》的制作人这么拍了,费振翔也觉得,换了是他,他也拍。


《龙岭迷窟》就是如此,费振翔没有照着电视剧拍摄的常规方式去大特写怼脸,也没有图省事去用过多的绿幕,“都说我们的剧有电影感,其实我们也没刻意去区分电影和电视剧,我们是根本不会用那些速成的方式,就会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慢慢拍。”



《龙岭迷窟》最终定剪18集,而费振翔足足拍了4个多月,这时间已经足够很多导演完成一部30至40集容量的电视剧。“像是《王国》那样的精细,很多人也劝过我,何必那么较劲呢。但我说,只要有一个人看到,我就去拍。”


“大IP系列化改编,

那就看你抗不抗骂”


从2015年《鬼吹灯》同名电影开播,再到2016年网剧上线播出,脱胎于《鬼吹灯》系列的影视化作品已多达11部。而在这其中,费振翔导演从2017年开始执导了其中的《黄皮子坟》、《怒晴湘西》和《龙岭迷窟》,从现在的效果看,这三部已经顺利完成IP系列化拍摄,并且赋予了导演的个性表达在其中。


早在2017年开始,IP的系列化制作就已经被频频提上日程。拍大IP不算,还要把它做得长久,做出最大影响力,这是学习好莱坞开发IP的经验之道,比如漫威宇宙不仅仅只有一部《钢铁侠》,而于《鬼吹灯》来说,它要做的也是通过不同作品内容的布局,到达整个世界观的构成。



而于费振翔导演目前来说,在IP系列转化上他做好了三件事。


首先,IP系列的制作一大需要攻克的难题就是对工业流程上的精准要求。这就需要对应的制片系统和工业化的流程来支持。


“一个大挑战就是需要非常缜密的算法和创作体系的执行。导演负责创作,剧本什么时候弄完,什么时候带着服化开始定造型,什么时候去看景,什么时候拍摄,拍摄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做后期,导演要负责把这些全部前置,然后和整个制片组去对他们的时间表。“



其次是保证班底的稳定。从监制管虎,到导演费振翔,再到整个幕后剧组,几乎都保证了原班人马。甚至于演员,如高伟光,在《怒晴湘西》中饰演鹧鸪哨受到好评后,《龙岭迷窟》中又再次出演该角色,这样更能在整体的美学风格上达到统一。


当然,改编和剧本也是重中之重。在综合了小说体量、影视开发周期、观众审美等多个要素后,团队确定了会以系列剧的模式来展现所有小说内容。那么每一部作品都有它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于《龙岭迷窟》而言,更多就是起承转合,完成主角一部分命运的交代。


在改编《鬼吹灯》这样的大IP上,费振翔自认是走过弯路的。


在导演《黄皮子坟》的时候,他看评论区总也少不了质疑声,“原著就话多,拍出来更啰嗦”,“演员口音奇怪”,虽然也有说制作水准不错的观众,但费振翔还是认真过目了所有评价,记在了心底。



到了《怒晴湘西》,制作水准和口碑直线飙升,费振翔也希望和观众多交流,他特地跑去了豆瓣,认真留下了自己的感悟。


他写道,“吃一堑长一智,在绝对尊重原著的情况下稍加调整……夜戏一拍就是一个多月,人困马乏,每天早上回宾馆,服务员见到我们都说,你们这帮人拍的是鬼片必须在夜里拍吗……老话都有道理,任重道远。”



到这次《龙岭迷窟》,费振翔虽不敢说有绝对把握,却也尽可能的在把握原著和自我表达之间找寻平衡点。“如果《龙岭迷窟》按照原著拍的话,它其实就只有三个人下墓。他们在后面就没故事了,这肯定不行,所以就会相对加一些原著以外的成分在里边。”



费振翔坚持导演还是要拥有自己的审美和个性表达。“复盘和改进,不是完全根据大数据和弹幕去调,而是说,你的叙事够不够老练,你的拍摄和调度和戏核有没有关系,人物有没有失控,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掌握的全局。”


在费振翔看来,这一IP也是另一种公路片的类型——主角们走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里面有奇观,也有知识,要做的就是把精髓提取出来,以合适的方式去展现它,这样,国产剧才可能有自己的类型。



“做导演,我没有限制”


费振翔的年纪算起来在导演队伍里是不折不扣的新生代。他们这一批年轻导演不仅有实打实的拍片实践,也能放眼世界,对标欧美最顶尖的作品制作,更具有自我的表达和远见,这正是目前影视市场最需要的少壮力量。


其实最开始,费振翔是作为演员入行的。


电影《霸王别姬》很多人看过,但很少有人留意到,年少的费振翔在其中也饰演了一个角色。那会儿费振翔14岁,演的是幼年的小石头,也是因为出身梨园世家,小小年纪的他演起来倒是像模像样。



问他为什么后来转导演,费振翔先是幽默开玩笑“你看看我长什么样,能演什么”,然后才承认,其实不过是另一次从业选择,再加上那么点机缘巧合。


大约从2014年前后开始,费振翔就跟着师父管虎学习导演的一切,灯光、机位、演员、布景……所有都要从头来过,慢慢跟上。演员更多是为自己负责,而导演却是把控全局的那个人,可能会遇到的所有兴奋和压力,费振翔都知道。



如《鬼吹灯》这样大体量系列网剧的制作和播出模式,在国内很少见。而在这之上,费振翔更加希望做出中国自己的类型片。在他看来,海外有《夺宝奇兵》,有《古墓丽影》,《怒晴湘西》、《龙岭迷窟》的核心也同样是探险精神,“好奇心害死猫”的心态驱使着主角,无法再回头,只能继续往前走,这就是值得看的冒险。


费振翔并不会把自己的导演风格局限在探险和传奇里,“要是有人找我拍偶像剧,也行啊,我也想看看我能拍出什么样的偶像剧,关键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美学风格”。




“我觉得成功不是说一部戏还不错,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但跟成功没关系。我真正享受的是跟大家一起工作时候的快乐。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些事需要我。”


采访的时候他特别提到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爷子89岁了还在自导自演拍电影,创作类型也在不断突破,这是费振翔想要的理想状态。不断求新,也一直拥有自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