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市返工或增多 下周三大问题要关注

本周正值元宵节后返市的一个重要节点,但仅有少部分商家回归,大部分商家仍在家办公。虽然期货市场上窜下跳,但现货市场表现的较为冷淡,市场价格继续向下调整,但跌幅较节后开盘第一周已经明显的收窄,大部分在几十元不等,尤其板材几百元的跌幅已经不见,表明风险在节后第一周已经充分的释放。

从成交方面来看,市场仅有零星成交,周初由于期现基差的存在,有一部分期现投机操作,但随着期货拉高修复过后再度消失。另外,受运力和需求不济影响,市场整体实际出货寥寥。

与现货市场相比,黑色系期货市场并不消停,周初经历一波快速反弹的行情,但很快冲高回落,再次回归震荡行情。

疫情走向仍是近期市场走向脉落的主线,在疫情得到明显控制的情况下,市场情绪明显好转。此外,与国家推动复产+财政部提前下达并新增地方政府债+钢厂自发性减产等利好预期的多方推动有关。

但在期货缺口快速回补+去库压力仍在+全国性复产节奏难以快速到位+交通动力无法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续涨动力有限。此外,市场对疫情的变化出现了一些误读。由于连日来新增病例一直在下降,而昨日一夜间湖北新增病例高达14840例,市场情绪波动、再有就是,对市场暴增的库存过于担忧,反应在盘面上就比较的明显,期螺再度跌破3400元整数关口。波动归波动,总体来看,本周期货底部价格总体要比节后第一周有所上移,且主力持仓增多幅度要大于增空。

预测

现阶段面临几个较大的问题,一是交通运输,一是资金周转,三是需求。

下周开始,市场复工、复产会多一些,包括钢贸商以及终端施工企业和制造业,尤其20号以后会相对的明显。

目前国家定调即要稳经济又要做好防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全国各地国企已经实现大面积复工复产。北京99.7%国企已经复工复产,上海达到80%,浙江省属保障类企业复工率79%,安徽省属企业复工复产面超过60%,福建达77.9%,甘肃在85%。另外,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广东、广西等地也积极响应,重大民生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过程当中,这些对中长期来看,将最终决定市场触底反弹的力度。

需要关注的是,市场复工、复产的节奏问题。受近期人员返程不畅以及原材料运输不畅等因素影响,终端企业复产率很难达到满产,与往常生产水平相比最高能达到40%算不错的了,尤其制造业要表现的比建筑施工企业还要滞后。目前来看,离需求的集中释放还有一段路要走。

钢市全面开市过后面临这个问题。交通能不能顺畅起来,车队能不能正常运转,也关乎到钢厂的原材料能不能到位,钢材资源能不能出来。对于钢贸商而言,目前即便是有零星需求,钢材暂时也运不出去,库存仍然在钢厂和钢贸商手中累积。即便在产量持续下降的过程当中,库存增速比上周还要略高,说明资源没有正常流转起来的条件。

虽然交通部一直在发声要恢复交通正常运行,但由于地方基层面临较大的抗疫压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会有偏严的现象,这个矛盾在疫情没有完全控制或消失之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再有就是关于疫情走向对市场情绪面的影响要关注,目前整体情况继续转好,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除湖北之外已连续10个工作日新增感染人数在锐减,这是个重要的指标,说明疫情已经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

但拐点还不确定,据悉近期陆续将有1.7亿农民工返城,已有四川、安徽、湖南、贵州、海南、山东、黑龙江等多省针对农民工返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农民工就业进行分类安排。按发病时间估计,拐点比返程高峰推迟一个潜伏期出现,如果按确诊时间估计,还要在后延一周左右的时间。

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针对即将返城的农民工采取“专人、专车、专厂、专线”直达运输。12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卫健委下发通知,对该类车辆确保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四川、安徽、黑龙江、湖南等多省开通专车直达运输服务。那么在多方举措下,疫情还会不会有一个小高峰,这个过程当中要关注市场情绪的演变以及资本市场大资金的动作。

在终端尚未完全启动+运力有限+疫情存在不确定等等因素,市场库存风险向钢贸商和钢厂转移,虽然产量在减,但库存却仍然创出新高,且这种态势仍将继续,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型钢厂来说还要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短期面临较大的压力。

在钢市全面开市过后,现货价格可能会有一个补跌的过程,近期以来板材价格回落的多,可能是预期问题,建材价格回落的相对要缓和,但开工过后,库存积压,钢厂和钢贸商面临资金回笼的现实问题,一些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因此,在需求真正的集中释放之前这段时间,不排除有阶段性的调整行情。但这方面的风险释放过后,中长期市场还会逐步回归到震荡上行的通道,大方向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