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诗丨魏武帝曹操·相和歌·陌上桑

相和歌·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齐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 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 飘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齐天汉,至昆仑。摄影/高金仓先生。

【说明】

此并非游仙之诗。疑此诗作于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216年)曹操进封魏王之后。诸叛渐息,唯残孙刘。大树欲静,余风未止。当此之际,遂生子房之思,盖欲功成身退,而效赤松之游也。然仍叹未能成就《诗·大雅·假乐》所颂之功也。故太息而咏之。

【简注】

①陌上桑: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谓“一曰《艳歌罗敷行》。《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邯郸人有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乐府解题》曰“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讠夸 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前所不同。若陆机‘扶桑开朝晖’,但歌美人好合,与古辞始同而末异。又有《采桑》亦出于此。”

②虹霓:虹,阳光射入水滴经折射,反射。常见的有主虹和副虹两种。如同时出现,主虹位于内侧,副虹位于外侧。副虹称为“霓”。

③赤云:即彤云。红霞意。孙绰《游天台山赋》“彤云斐兴以翼檑,皎日炯晃于绮疏。”斐兴,文彩鲜丽貌。曹唐《小游仙诗》“细擘桃花逐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

④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后葬于九嶷山上。《汉书·武帝纪》“望纪虞舜于九嶷。”《水经·湘水注》“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山由 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毛泽东有“九嶷山头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薇”诗句。

⑤玉门:即玉阙。泛指仙人所居的宫阙。晋·郭璞《游仙诗》“翘首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⑥济:渡。

⑦天汉:指银河。亦称天河。唐·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露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⑧昆仑:殷义祥注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我国西方神山,为天帝的下界居所。”

⑨西王母:殷义祥注为“神话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为女仙之首。”

⑩东君:殷义祥注为“天神,即太阳神。”又指“东王公”,为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唐·白居易《和送刘道士游天台》诗“斋心谒西母,瞑拜朝东君。”

⑾赤松:即汉张良所称欲随赤松子游者是。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⑿羡门:殷义祥注为“即羡门子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⒀受要秘道:学习传授得道的秘法。殷义祥注为“指仙家的成仙长生的秘密法术。”

⒁精神:精力,活力。李郢《上裴晋公诗》“龙马精神海鹤姿。”又神彩韵味,方岳《雪梅》诗“有梅无雪不精神。”

⒂芝英:灵芝的花。殷义祥注为“古人认为吃了灵芝可以长生不死。”

⒃醴泉:甘美的泉水。传说昆仑山上有醴泉。

⒄拄杖桂枝佩秋兰:桂,即木犀。亦称桂花。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革质。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核果熟后紫黑色。原产我国,久经栽培,变种较多。常见的有金桂(丹桂、花橙黄色),银桂(花黄白色)和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古人喜用其茎制拐杖。秋兰,即建兰。多年生草本。根长,肥厚,多海绵质。叶丛生,线状披针形,暗绿色。夏秋间,叶间抽出总状花序,花瓣较萼片稍小而色淡,唇瓣卵状矩圆形、全缘,绿黄色。有红斑或黄斑。原产我国,久经人工培植,品种很多。唇瓣和两棒白色无斑点的为上品,称“素心兰”。

⒅绝人事:殷义祥注为“指人间世事,如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事。”

⒆游浑元:浑元,亦作混元。指天地。《文选·班固》“浑元运物,流不处兮。”李周翰注“浑元,天地也。言天地运物,流转无常也。”殷义祥注为“大气,指大自然。即天地宇宙。”

⒇炎欠 :迅疾貌。黄伯思《东观余论·论张长史书》“张旭所书……犹击剑者交光飞刃,炎欠 忽若神,而器不离身。”

(21)景:同影。指日光。

(22)寿如南山不忘愆:南山,古山名,即秦岭终南山。《诗·信南山》有“信彼南山;”《汉书·地理志》:秦地“有南山檀柘,”皆指此。愆:过。《书·牧誓》“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又失误,丧失,《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又过失,罪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又罪过。张衡《东京赋》:“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九。”曹操在此用过失,罪咎意。

【释义】

曹操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招致的社会误解和政敌的毁谤也相应增剧。曹操自迎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屡被政敌谋刺,但曹操乃锐意进取而无所畏惧者。此诗虽尽说仙人之事,其本意却与仙人之事无涉。因他“老骥伏木厉 ,志在千里。”实不可以消积看。主要实质意图在于运用韦舀 晦谋略而瞒天过海,消减社会舆论误解压力,使政敌不战而屈。同时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范。汉初张子房佐高祖成就帝业之后,看到功臣一一被诛,便求退欲随赤松子游。曹操见诸侯叛降无常,朝内亦危机四伏。特别是尖锐的政治斗争矛头集中指向自己,当此之际,其势虽欲效张良随赤松游而不可得。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故赋此诗以明心态。即忠心事汉不恋高位,做功成身退想。然而“寿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着他就要完成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的大誓愿。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岂能“绝人事,游浑元”!

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竟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就流露出了他欲罢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之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诗“不忘愆”之真谛。

【诗话】

①殷义祥《三曹诗选译》谓“曹操的这首游仙诗,描写他遨游太空,与神仙交游,受神仙秘道的事。反映了曹操思想中幻求长生,追慕神仙的消极一面。”

【文丨郑世昌先生。作者系立身国学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联合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