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峨眉山別隻知道金頂,這座寺廟融合儒道釋三教,康熙帝為之提名

海拔三千多米的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其狀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因而得以”峨眉“為名,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又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因此以佛家文化為內涵,擁有眾多寺廟,鼎盛時期超過100座,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李白、蘇軾等文學直至現在仍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山“。

提到峨眉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峨眉金頂,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燒香拜佛,如果運氣不錯的話,還可以領略峨眉山日出、雲海、佛光及神燈四大奇觀,於是不少遊客來峨眉山旅遊,都是直奔金頂而去,其實這樣會錯過很多景點。在峨眉山山腳就有一座寺廟,它不僅融合了儒道釋三教,更有康熙帝為之提名,這便是峨眉山第一寺報國寺。

報國寺位於峨眉山麓的鳳凰坪附近,這裡流水潺潺、環境優美,加之店鋪林立,還有不少性價比很高的民宿酒店,無論是住宿還是餐飲較之山上都好上太多,是不少遊客來訪峨眉山選擇的歇腳地,對於一些經常來峨眉山而不願意爬山的遊客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度假地,一到週末或是節假日,這裡就滿是遊人或是香客。

不過,以前報國寺並不在此,而是在伏虎寺對岸的瑜伽河畔。究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由明光道人所建立的”會宗堂“,何為會宗呢?其實這源於在我國最為流行的三個宗教,即由孔子開創的併為歷朝歷代所推崇的且曾長期作為我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的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的“儒教”、由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以釋迦牟尼佛主體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釋教“以及由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南華經》長期演變創立的我國本土宗教”道教“,合稱為”儒道釋三教“。

儒道釋三教本來是相互獨立的宗教,不過從元朝開始推行三教合流,尤以明朝時期為甚,連明太祖朱元璋都倡導”三教合一“,而會宗堂則正是其中之表現,裡面供奉了三教典範人物,且他們三位都與峨眉山有著密切關係:佛教自然是普賢菩薩,這裡本就是他的道場;而道教則是廣成子,據說他曾在峨眉山授過道;儒教則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楚狂(一說春秋名士陸通),據說他裝瘋賣傻不去楚國為官,而逃離官場世俗的他就正是在峨眉山隱居。

後來到了清朝初年,清政府將之從瑜伽河畔遷建於鳳凰坪,並於順治九年重建。不過,這個時候尚未以”報國寺“為名,將之提名為報國寺的,正是千古一帝康熙帝,他取佛經“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御題“報國寺”匾額,並交由王藩手書,報國寺得以正式為名,是清朝皇家禪院。此後寺廟經過數次修葺與擴建,尤以新中國成立後為甚,現在看到的鐘樓、鼓樓、茶園等地,都是93年修建後的結果,寺廟也因此得以保存,400多年來香火不斷。

現今的報國寺是依山而建的四重建築,有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賢殿四重屋宇,一重更比一重高,顯雄偉而自然。第一重殿是彌勒殿,供奉彌勒佛,釋迦牟尼曾言:其滅度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才會重降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三次說法而廣度眾生,因此彌勒也成為“未來佛”。第二重殿是大雄寶殿,殿內正中供奉的便是釋迦牟尼佛像,左右兩邊佛龕裡分別供奉了文殊師利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還以有十八羅漢金身。第三重殿是七佛殿,除了正中間的釋迦牟尼佛,還供奉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舍牟尼佛、迦葉佛等六尊佛像,最後一重殿則是供奉了普賢菩薩的普賢殿。

每一重殿門前的對聯都揭示了相關佛語,寺裡還有佛語牆,細想之下也都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無論是信佛或是不信佛的人都能感覺獲益匪淺。怪不說從古至今無數名人拜訪這裡,馮玉祥將軍就曾題寫“名山起點”四個大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先生住報國寺時也曾書寫”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大殿內不能拍照,內部只能以文字進行說明,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去看看。不過屋頂上的綠植卻吸引了我,青磚黑瓦之中,既有落葉腐敗,又有新苗生長,這是不是也揭示了佛家”輪迴“之說?不過能在屋簷夾縫中生長,也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也許這就是”生“的力量吧。

寺裡香火旺盛,前來燒香拜佛的香客很多,除了傳統的燒香之外,隨著“無汙染拜佛”的推行,類似許願牌一樣的東西在寺廟裡也越來越流行,不過對此並無特別規定,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即可,哪怕是像我一樣只是隨處逛逛,既不燒香也不許願,也是可以的。

除了佛教文化,報國寺本身就是一個環境清幽的地方,一年四季草木蔥鬱,鳥語花香,寺內還種植了杜鵑、山茶、丹桂、臘梅等各種花卉,一到花期便依次綻放,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說在報國寺旁還生長著兩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這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類植物,是與恐龍同期的活化石,有興趣的話也不要錯過了。

臨走之時,發現山門外還有不少小朋友正在寫生作畫,這又給這個古老的佛寺賦予了新的意義,幾百年來報國寺一直在峨眉山腳,它不單單是具有佛教信仰之人的精神寄託,也是周邊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如果你也到峨眉山的話,不妨來這裡看一看,找一份禪心,追一份禪意。

圖/文 旅遊狂魔夏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