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肴,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

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下河帮川菜即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为代表的重庆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2017年9月28日,眉山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川厨之乡"的称号,眉山菜成为川菜的代表。

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四川省会成都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

近现代川菜兴起于清代和民国两个时间段,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创新发展。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取材多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鲜。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鲜、香;白味口味多变,包含甜、卤香、怪味等多种口味。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鸡丁、麻婆豆腐、回锅肉、东坡肘子和东坡肉等,其他经典菜品有:棒棒鸡、泡椒凤爪、灯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鸡、香辣虾、尖椒炒牛肉、四川火锅、麻辣香水鱼、板栗烧鸡、辣子鸡等。


新常态下对现代川菜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包括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其特点以亲民平和, 调味丰富, 口味相对清淡, 多传统菜品;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其特点是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特色; 下河帮川菜即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为代表的川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川菜划分争议:关于川菜地域的划分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王大煜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川菜史略》中介绍:"川菜大致上可以分为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 每个流派都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代表的菜品。"四川旅游学院杜莉教授在《中国烹饪概论》一书中认为现代的四川风味菜主要由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地方风味组成。


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蜀国,秦汉时期初现端倪,汉晋时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为其特点。唐宋时期的古典川菜进一步发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开封和临安,以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风味特色而赢得众多食客青睐,川菜作为一个独立的菜系在两宋时期形成。

明清时期,川菜进一步发展,直至民国时期,近代川菜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特点,并发展成为中国菜的第一菜系。

毛主席在1949年1月30日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这番评价,他在1953年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又再次重提。而川菜,一直以来正是以代表着中国菜的最高水平闻名于世界,享誉海内外!

四川省会成都市作为四川菜肴集大成者,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全世界仅6座城市获此殊荣,且成都川菜旧时历来作为四川总督与将军衙门的官府菜。央视纪录片《一城一味》当中选举了全国七个城市上榜,四川省的眉山市上榜。


辣椒引进四川进行种植并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是古代川菜与近代川菜划分的一个分水岭,被视为近代川菜初现雏形的开始,这个时期大致在清朝初期的康熙时代。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陈溴子撰写出版的《花镜》一书在第五卷有记载:"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这里的番椒,就是辣椒,也称海椒、秦椒等。而辣椒与蚕豆(即胡豆)的完美结合创制出的被誉为川菜灵魂的四川豆瓣被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则被视为近代川菜形成的标志。豆瓣,俗称胡豆瓣,在品种繁多的四川豆瓣中,以郫县豆瓣最为著名。继而泡椒、泡菜、豆豉在川菜烹调中的革新运用,以及川菜三大类24种常用味型、54种烹调方法和3000余款经典传统名菜的形成,是近代川菜最终成型并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的标志,这个时间在民国中后期。

辣椒原产南美秘鲁,在墨西哥被驯化为栽培种,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末,即明代后期从海上传入中国。因从西方国家传入,故又被称为"番椒",又因是从海上传入,故被称为"海椒",而四川的辣椒是从关中传入蜀地,故又被称为"秦椒"。由于川菜以善于用辣椒和花椒而著称,辣椒和更早前一直使用千余年的花椒是川菜烹调饮食的一大特色和代表,故而西方对花椒的翻译,就是直译为"四川胡椒"(Sichuan Peper),足见花椒和川菜在全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