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策略:趋势性行情需酝酿 重点关注可选消费

策略观点:5月尾部风险

3月底到4月的反弹,背后核心原因是“仓位回补+博弈两会+复工预期”。进入5月,前两个因素的正面影响将会减弱,第三个因素虽然在继续,但力度并没有太快。由此可能带来A股5月的“尾部风险”,空间上,会洗出大部分博弈性资金,时间上,可能是月度的。尾部风险期,战术上要控制仓位,战略上要开始寻找新的逻辑,历史上尾部风险期都是新板块的酝酿期。2018年12月酝酿了养猪、券商,2019年6-7月酝酿了电子。趋势性行情需要一个月左右的酝酿,较早的大幅加仓时间点可能在5月底-6月初。

(1)5月市场可能会出现尾部风险。我们认为3月底到4月的反弹,背后核心原因是“仓位回补+博弈两会+复工预期”。进入5月,前两个因素的正面影响将会减弱甚至消失,第三个因素虽然在继续,但力度并没有太快。由此带来A股5月的“尾部风险”,空间上,可能会洗出大部分博弈性资金,时间上,可能是月度的。

尾部风险的实质是,疫情对行业需求、库存、现金流的冲击需要传导时间,来得快,但很难去得快。根据旅游部的数据,2020年5月1-4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1.04亿人次,2019年5月1-5日,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虽然相比清明假期数据大幅改善,但同比依然是较大的下滑,虽然4月各行业数据相比3月环比大幅改善,但整体经济活跃度依然处在过去几年的最低水平。根据IMF的预测,Q3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活跃度才能恢复到2019年Q4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在一年内很难恢复到2019年Q4。

(2)几乎历次大级别调整后都会出现尾部风险。2016年4-5月、2018年12月和2019年7月,都可以理解为尾部风险。由于赚钱效应的下降,市场资金格局不稳定,虽然是已知风险的二次影响,但也会导致配置资金观望,博弈性资金减仓。

2016年1月由于熔断和汇率波动,股市估值中枢系统性下降,之后主要利空释放完毕,但2016年4-5月依然出现了尾部风险,直接催化剂是“权威人士讲话”。

2018年2-10月,由于去杠杆、中美商贸冲突,股市单边熊市,而到了2018年Q4,去杠杆已经扭转、中美商贸商谈进展顺利,但是依然出现了2018年12月份的尾部风险,直接催化剂是“美股暴跌”。

2019年4-5月,由于政治局会议对流动性的控制、中美商贸冲突再恶化,股市快速调整,之后主要矛盾基本释放完毕,但是到了7月市场依然出现了尾部风险,主要催化剂是“经济下行、中美商贸担心”。

事后来看,尾部风险是月度风险,不是大级别风险,一方面要控制仓位,另一方面要开始逐步自下而上筛选新的上涨主线,2018年12月酝酿了养猪、券商,2019年6-7月酝酿了电子。

(3)短期策略:如何应对尾部风险。如果考核周期很长,或者已经找到了新的板块配置逻辑,是可以越跌越加的,但是如果考核周期不是非常长,建议不要在这个位置太乐观。后续市场转入趋势性上涨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股市资金不断增多,市场出现资金驱动的行情,第二种可能是,经济复苏力度加速,周期和金融股出现系统性的估值修复。短期来看,难度都比较大。趋势性行情需要一个月左右的酝酿,较早的大幅加仓时间点可能是5月底--6月初。

行业配置建议:近期利率开始快速下行,可能会带来部分关注股市分红的配置资金,建议关注低估值和存在高分红潜质的板块,金融地产板块、部分现金储备充分的周期板块可以适当关注。从基本面来看,未来的重点是观察各行业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考虑到国内经济可能会领先全球经济的复苏,建议关注国内消费。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稳定消费的政策,我们认为,类似的政策可能会继续出台,对消费的正面影响大概率还没结束,建议继续超配,并重点关注可选消费。

  2

上周市场变化

上周A股全线上涨,其中中小板指(3.43%)、创业板50(3.06%)和深证成指(2.62%)领涨。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7.11%)、休闲服务(5.27%)和非银金融(3.63%)领涨,纺织服装(-3.23%)、农林牧渔(-2.55%)和医药生物(-2.41%)领跌。概念类中,智能音箱指数(7.42%)、集成电路(6.67%)和3D传感指数(6.54%)领涨,领涨龙头指数(-5.98%)、智慧农业指数(-4.66%)和二胎政策指数(-4.64%)领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