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蒋慧君散文集《与岁月把手言欢》出版发行

​三月杭城,乍暖还寒。在这并不惬意的日子里,收到文友蒋慧君的新书,尚带着淡淡的墨香,真是分外惊喜!虽与蒋慧君女士神交已久,但未曾见上一面,只是文字互相欣赏而已。记得好像是李健南,那个在嵊泗沙滩上把我跑得呕吐、露着八块腹肌的健壮小伙,把蒋慧君向我隆重推出,使我有机会认识了蒋慧君。后来不断在朋友圈里看到她的文字,情感细腻,隽永流长,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还经常夹带几句台州方言,更是喜见玉环当地的报纸经常一整版一整版地刊登她的散文,看得多了便对台州、对玉环、对大麦屿的风土人情有了一些了解。这次听说蒋慧君要出个人的散文集,真是替她高兴,对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出一本专辑都是近似梦想般地存在。蒋慧君很早就加入了玉环市作家协会、台州市作家协会、浙江散文学会。她立身海岛,用笔尖与心灵对话,记录下岁月的留痕,十几年来竟攒下几百万的文字,可谓是一路走来一路歌。本期隆重推出蒋慧君《与岁月把手言欢》的自序《文字与生活》。 ——编者

文字与生活

——散文集《与岁月把手言欢》自序

在老家大麦屿,那条连接铁龙头社区的海塘堤坝前,有一排简陋的青瓦平房,那里书声琅琅,那里歌声嘹亮,那里是我母校所在的地方。记得在那间狭小的图书室里,我几乎借阅了里面的所有小说,读得如饥似渴,读得手不释卷,读得废寝忘食。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此在我的脑海中扎了根。或许,与文学之间的缘分,就在那时种下的。

原先只对小说故事感兴趣的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文笔略有长进,也算是无心插柳之举吧。直至后来出学校进社会,手中的笔也一直没有停下,因此积累了一大摞日记本。

1998年,互联网开始盛行,并逐渐向全国辐射蔓延。当我接触到网络时,已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我,面对网络倍感新奇。我笨拙地点着鼠标,申请了电子邮箱,并用“风儿吹雪儿飘”、“飘落迷网”等网名,流连于各大网站论坛。作为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互动门户,“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文学作品网进入到我的视野。在这里,曾聚集过无数的文学青年,也因此成就了一批声名响亮的大作家。而于我来说,“榕树下”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舞动翅膀的平台。遥想当年,我是“榕树下”的热心读者。一有空便去阅读网站上诸多的原创文学作品,并开始动笔尝试投稿。当看到自己的文字被众多网友点击或评论时,写作热情从此被点燃。我的文学梦,在“榕树下”看到了雏形。

2002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文学杂志《珠江源》发表了我的处女作《用爱心孕育生命》。随后,散文《围城里的风景》也相继刊登在我们本土纸媒《玉环报》和《台州日报》上。从此,在时间的车水马龙里,文字一直相伴左右,如影随形,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无数个云淡风清抑或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在无数个晨昏午后抑或清寂深夜,我静坐电脑前,用键盘敲下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在与文字的缠绵中,将内心情感予以倾诉与表达。

工作至今,我在三家不同性质的单位工作过,一直过着左手材料、右手散文的日子。身份的转换,令我的视野逐渐开阔。我以百般的热忱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文字工作中,除了文秘工作之外,我还兼任单位的通讯员、信息员。尽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闲暇时光也从未放弃过散文写作。都说公文与散文是行驶在两条道上的汽车,鲜少有人能将两者完美融合,且认为公文写作会抑制散文的创作灵感。而在我看来,文字之间是相通的。公文的理性严谨,散文的生动抒情,无一不在锻炼着作者对文字的把控能力,提升着行文水平。

时间的历练,岁月的积累,攒下的几百万文字,是对十多年写作生涯的回馈,也算没有辜负了岁月,辜负了自己。现在,终于到了可以出一本散文集的时候了。只是回望曾经的文字,深感笔触稚嫩,且与当下心态再难重合,于是只好忍痛舍弃。收录本书中的,是近五年来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2018年底,我对所有的文稿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这本充满了我个人印记和符号的散文集,我将它分为三个章节。在第一章节“乡愁写意”中,有对童年时光的回顾,有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故乡情,故乡人,总能牵动我的思绪,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第二章节“阡陌岁月”,我着墨于历经的岁月,光阴里的故事,还有对父亲大人最深切的缅怀。在时间的碎屑里,有温暖,有忧伤,有感动。“赏心游记”放在第三章节,记录我多年来的旅行足迹,还有采风作品。无论远足抑或近走,我都会用一颗清零后的初心,去领略异地山水、风土人情。所带来的认知与感触,一一坠落笔端化为文字。

一本书,就是一段记忆。岁月经年,当我再度翻开这本书时,那些若隐若现的过往岁月,那些串连起来的生活点滴,便又可以真真切切地浮现眼前了。


三个篇章

此书目前新华书店和网店尚未铺货,如有想一睹为快的读者,可在文末留言,可代为联系珍稀签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