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能称得上是一部流量电影吗?

今年中秋档又创了近几年的票房纪录,正在上映的几部电影,表现都不错。

其中《诛仙》以2.67亿票房稳居第一,不过口碑却呈现跳水走势,豆瓣评分已跌至5.4分。

看过电影的本人表示这个评分蛮合理。

它当然不是一部值得夸赞的好片,但也不至于难看到有“被愚弄”的感觉。

电影差在什么地方呢?服化道早在前期人物海报释出的时候,就已经被网友吐槽过太廉价,作为观众的我在银幕上也的确没有get到一丝仙气,10万块的服装真的心疼了。

剧情层面,原著一共150万字,电影只呈现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而这部分50万字的故事改编成90分钟的剧本,又舍弃了原著中许多精彩的伏笔和副线剧情,导致最终呈现的故事粗浅扁平,原著粉愤愤不平完全可以理解!

最致命的地方就要属全员配音,而且还对不上口型!让前排观众经历了长达90分钟的生理、心理的双重不适,连带着演员的表演都被拖了后腿。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结尾太仓促,把人看得一脸懵逼,以为自己在看《诛仙2》的预告片……

服化道、剧情都有如此明显的bug,那么它又“好看”在哪里呢?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它简单粗浅的剧情反而容易理解,世界观建构的比较完整,特效上看得出来虽经费有限,但仙气还是有些的……一些港片喜剧梗穿插其中,也能让观众偶尔勾起嘴角jpg.

其实港真,有多少人是对这部电影抱着美好期待走进电影院的呢?

还不都为了那个重庆蛊王肖战吗~~~

其实在《诛仙》上映之前,这部电影并不被业内外看好,还有业内粉丝在纠结要不要为了爱豆去忍受一部烂片。

上映第一天就斩获了1.42亿票房,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诛仙1》和《上海堡垒》是同样级别的“烂片”代表。

以至于认为“《上海堡垒》为流量电影关上了一扇窗,《诛仙1》又把这扇窗打开了”。

首先这部电影整体投资5000万,业内预测票房最高4亿,这样的票房算不算“爆”了?

另一档还在映的电影《哪吒》投资6000万,票房破40亿,一对比就看出差距,《诛仙》离爆还很远很远。

如果和当年的流量之王《小时代》系列电影比,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就显得更加小儿科。

所以《诛仙》爆了的说法,恕我直言,它是担不起的。

但它的票房成功的确有运气成分,前期占了IP的红利,上映前又赶上了肖战的大爆,取得如今的票房成绩其实也很合理。

不过把流量原罪加在肖战身上又很不公平,《诛仙》和《上海堡垒》的本质还不一样。

《诛仙》虽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吧,但是在前期准备上整个团队目标比较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当初定男主人选的时候,肖战还是一枚无名小咖,是导演看中了他身上和角色契合的特质。

这样的选角理由就令人接受,包括肖战其实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没有拖后腿,反而有惊喜的地方。

电影赶在《陈情令》大爆之后上映,的确是沾了肖战的人气,但要知道肖战并不是主要原因啊。电影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中秋档同类型电影的竞争对手没有,仙侠类仅此一部。

微博营销恰到好处,没有过度营销大IP,也没有炒作演员话题,虽然依然是粉丝扛起了大部分票房,但票房主力——肖战、孟美岐的粉丝都属于比较理智且具有购买力的一群观众,他们自愿买票支持,且虚心接受各种意见,并没有在舆论上给路人造成不好的观感。

反而演员、粉丝一起营造的“颇有自知之明”的低姿态,让观众面对“第一次参演电影、挑战大银幕,如有不足请多包涵”的谦虚态度,说不出什么狠话来。

毕竟花絮里也能看到,演员们是真的努力了。但因此称之它为流量电影,就太捧杀了!

鹿晗当年主演的《盗墓笔记》有多烂可想而知,还是揽下10亿票房,这才是真·流量好伐?

不过《诛仙》也给了业内一些启示:流量的春天过去了,但“流量”不可怕,认真做电影,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