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粉时尚男刊:27岁单身女青年=赔钱货?

4月27日,公众号平均阅读量10万+的《GQ实验室》发了一篇令人匪夷所思的推文。几乎所有看到这篇推文的人都一个想法,


GQ疯了吗?


当这位编辑沉溺于对动森和原油热点的把控时,当她沉溺于自己高明的抖机灵时,或者从来没想过,自己已然在各种暗戳戳的洗脑轰炸中,陷入了自我贬低与矮化的怪圈。

01

你见过哪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自嘲赔钱货?这位27岁GQ小编的自嘲无形中加强了对剩女概念的认同。这种认同被一线男刊运营的公众号推送,已然具备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什么是剩?是不被看重的,是不被挑选的,是不被认同的。


但正如俞飞鸿讲的那样,我可以随意浪费自己的时间,随意消耗自己的青春。“我想怎么浪费怎么浪费,因为那是我的人生。你可以完全不在乎我,我想浪费那是我的事。”


最近,由以色列导演希拉·梅达利亚、肖什·莎赫拉姆与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合作的纪录片《Leftover Women》(剩女)刷爆了朋友圈。

靠着自己努力走出山东老家的34岁精英律师Mei,被外甥叫光棍姨,被姐姐开玩笑让她嫁给村里的老光棍,被说“读书读傻”,“不正常了”;被红娘劈头盖脸数落,讽刺长相,嫌弃年龄;甚至律师的职业都被相亲男方的母亲挑刺,“律师多厉害,拿几条法律我就完蛋了”。


面对家人的步步紧逼,相亲过程的不断受挫,她近乎崩溃。在她看来,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战胜了“剩女”、“单身狗”这些词,但却是孤零零的胜利。


“好端端的人生过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不结婚的问题。我现在过着一边战斗,一边逃亡的生活。”


02


“剩女”概念背后是什么呢?是先进的思想和落后的社会现实所产生的矛盾。


是相亲角里29岁女博士没市场,32岁工薪男很抢手的双标;是27岁的妹子在相亲多次无果后,受到媒人“挑唆”的家人让她去做身体整形;是电视剧中,与小狼狗和大叔终成眷属才叫Happy End的惯性思维。

正是这些暗戳戳甚至光明正大的日常贬损和无意识引导,才有了“剩”这种概念的大肆传播,才有了“自嘲”的GQ小编。


《造就Talk》的一段演讲曾提到过,“几乎所有的中国媒体,把所有的目光全集中在了中产阶级的品味和趣味上面”。


各种堪称样板间的“标准场景化”呈现,都让人误以为,“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中产阶级极大发展和膨胀的社会”。


事实上呢,#全国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而且这6.5亿是基于9.04亿的网民规模进行测算的。

03

你认为无足轻重的人云亦云,很可能就是那个组成“引发质变的量变”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便被父亲教导,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我们要知道,生而为人,年龄,性格,相貌,职业,爱好,是否有房有车等都是组成这个人的部分,任何一个属性被剥离出来单独讨论都违背了对“人”的尊重,都是对“人”这个整体的无视和抹杀。

我们可以说箴品网络旗下电商APP的消费持股是为商品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流通股做赠品,商品的相对价值有所提升,性价比更高。但我们却不能用这套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人。


正如那个著名的争论题,飞机上有哲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生物学家,机长五个人。当飞机出现问题,必须要推一个人下去才能安全降落时,你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