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教,学生创新中心线上课程火热进行中

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传统的金工实习课程如何开展?

校企课程如何让同学在只有网络的情况下学到更多?

作为全校创新实践基地,如何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


学生创新中心开展线上实践教学已有两周时间。两周里,学生创新中心的老师们各显神通,从课程内容、方案设计、教师装备、环境布置等多方面,让同学们能够在线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老师的热情。


工程技术探究课

激发Fab-lab创新实验室的育人潜能开启工程技术探究之旅

工程技术探究作为学生创新中心高阶通识实践核心课程,以Fab-lab创新实验室为依托,通过将实验室的创新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的模式深化课程改革,课程由两位教授领衔的团队主讲,内容涉及环境、材料、生命、机器人、IT、无人车、无人机等多种领域,为同学们开展工程技术探究开启了良好开端。

工程技术探究课程分为必修和专业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为2学时的工程技术探究概论,由陈江平教授负责,从大工程角度讲述了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现代背景下工程技术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让同学们对工程技术建立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选修部分共5个模块,为不同专业背景和学习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每位同学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技术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工程技术进行思考与探究。

工程实践课

项目引导、联合实践模块教学把实践从线下变线上

工程实践课,是活跃在所有工科院校的一门课程。学生创新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将机床操作的线下课程成功转化为项目引导、联合实践模块教学的线上课程。

Arduino模块是正在进行中的工程实践课的教学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分为3次课,每次课6个课时,并同时开设了多个平行教学班,基本覆盖了参与工程实践课程的所有专业和年级的学生。

由于该课程学生和班级数量较多,为避免不同老师教学可能带来的教学效果差异,学生创新中心实行大班授课、小班指导的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每位老师再对小班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小班指导的过程中,各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块显示屏、手机、平板等齐上阵,甚至自行配备了专业的话筒音响设备,以提高线上课堂质量。

人工智能校企联合课

疫情期间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不打折

校企合作课是学生创新中心的特色课程,疫情期间,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不缺席,不打折,为在线教学提供人员支持和技术保障。

人工智能校企联合课引入先进的华为云AI平台——ModelArts,解决学习过程中框架配置和资源不足两大问题,运用华为智能硬件Atlas和HiLens,让同学们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掌握AI,与行业接轨,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疫情期间,学生创新中心聚焦AI领域内各大经典的网络算法,运用主流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Keras\PyTorch),确定了《基于华为云AI平台的深度学习实践》的线上学习内容,帮助同学们在demo实践中掌握深度学习。

为保障教学效果,课程采用“线上讲解演示、课下指导实践、企业技术支持“联动的教学模式,联合企业专家开设“论坛提问专用通道”,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保障。课程项目将对接华为ICT与AI领域各项科技竞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扩展应用到更多科创场景,学以致用,提升综合软实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们对课程精益求精的打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认可。学生创新中心先后针对在线教学实施环节和教学内容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硬件设备、授课进度、师生互动等环节表示满意。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中心课程保障小组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基础实践课程问卷调查(第一周)

基础实践课程问卷调查(第二周)

在抗疫战争的特殊时期

学生创新中心将凝心聚力,全力以赴

狠抓教学质量,挤水铸金,打造更多优质课程

开创特殊时期实践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