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估值處於16年底部,銀行轉債的擇劵思路值得被時刻關注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280 EndHTML:000161326 StartFragment:000001630 EndFragment:000161294 StartSelection:000001630 EndSelection:000161294 SourceURL: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t=media/appmsg_edit_v2&action=edit&isNew=1&type=10&token=527800810&lang=zh_CN


〖消息前言〗

上週中證轉債指數收於 350.55、微升 0.33%,漲幅低於主要指數;成交量方面,成交量大幅回落,日均成交量 290.21 億元,環比下降 54.43%,轉債成交量大幅下降,熱度明顯回落。個券方面,凱龍(19.63%)、永高(17.30%)、華安(15.63%)漲幅靠前,分屬化 工、建築材料、非銀金融行業,其中永高、華安為本週新上市轉債;晶瑞(-25.79%)、尚榮(-25.65%)、金農(-22.29%),分別屬於化工、醫藥生物、農林牧漁板塊。截至4月10收盤,申萬銀行指數市淨率為 0.69,為 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銀行業市淨率持續下行始於2018 年初,彼時申萬銀行指數市淨率尚為1.1,短短兩年,銀行估值下跌近4成,銀行估值快速下行的原因何在?低估值隱含了怎樣的預期?銀行轉債又該如何擇券?接下來帶大家一同探索。

銀行估值下探16年底部區域 ,申萬銀行指數下行

目前申萬銀行指數處於16年的底部區域,銀行業市淨率持續下行始於2018 年初,純債溢價率衡量的估值繼續回落,轉債仍集中於低價格、高溢價率的左上角。受海外疫情以及流動性緊張等影響,境外機構3月總體減持, 其中國債增持幅度較前一月有明顯回落,同時減持信用債和存單。

圖表1:2016年至今申萬銀行指數收盤價與成交額 申萬銀行指數市盈率市淨率的分佈情況


低估值隱含了對資產質量和ROE(淨資產收益率)悲觀預期

自2015 年以來,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持續回升,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 6.88%。然而銀行淨利潤的高速增長並不意味著盈利能力的提升,2015 年以來,上市銀行歷年總資產同比增速均高於淨利潤同比增速,銀行淨利潤的增長源自資產端的擴容。


圖表2:近5年上市銀行淨利潤與同比增速情況和近5年上市銀行總資產與同比增速情況


總資產增速高於淨利潤增速意味著ROA(資產收益率)不斷下行,當前銀行業 ROA 已經從 2015年初的1.14%下行至0.92%。ROA下行週期若銀行能夠提升槓桿率,則 ROE 尚能保持穩定,但在去槓桿和金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上市銀行槓桿率持續下降。

導致市場對銀行業的悲觀預期的主要原因

資產端利率下行壓力大而負債端利率剛性較強,淨息差下行壓力較大

2019年8月,央行改革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機制,推動利率不斷下行。LPR 改革後,貸款基準利率失效,LPR錨定MLF利率,央行可以通過MLF利率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LPR實施以來,1 年期 LPR 利率累計下調26個基點,5年期LPR利率累計下調10個基點,貸款利率下調將導致銀行資產端收益率下行,當前銀行存款競爭壓力較大,很難主動較低存款利率。因此銀行負債端利率剛性較強。

圖表3:LPR 歷次調整幅度


2019 年底,我國銀行業淨息差為 2.2%,已經處在低位,商業銀行 3 月持倉增量增加,具體來看,大行主要增持地方債,減持政金債、短期融資券和同業存單,城商行主要增持國債、政金債和同業存單,農商農合主要增持同業存單和地方債。最後,保險、境外機構3月持倉下降,證券公司和外資行有所上升。


圖表4:主要機構投資者債券託管量變化(3 月,億元)


2.疫情衝擊實體經濟,不良率存在上行壓力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2020 年,新冠疫情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的黑天鵝事件,截至4月10日,中國大陸以外累計感染病例 152.3 萬人,累計死亡 9.3 萬人,4 月 10 日新增確診 8.6 萬例,新增確診不再高速增長,但絕對數字仍舊很高,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並不會在短期內快速消退。

圖表5:全球疫情累計與新增病例數和全球累計死亡與治癒病例數(均不含中國,人)


雖然內需有所改善但依舊疲弱,銀行作為高度順週期的行業,其經營情況與經濟增長和企業經營情況高度相關,經濟增長承壓時,企業經營情況惡化、利潤下滑、現金流不足,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多,銀行不良率面臨上行壓力。


圖表6:GDP 同比增速與不良率負相關和工業企業利潤與不良率負相關


3.銀行讓利於實體:難以量化的風險,但會衝擊經營指標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

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此後央行、銀保監等監管機構多

次強調金融要服務實體、讓利實體。銀行讓利實體影響難以量化,但最終還是會體現在

淨息差、不良率等經營指標上,這會影響到銀行股的基本面,而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判斷

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圖表7:近兩年來監管多次強調金融要服務於實體,讓利實體


存量銀行轉債的擇劵思路值得被時刻關注

目前存量銀行轉債共計八隻,其中股份行轉債三隻:中信轉債(中信銀行)、浦發轉債(浦

發銀行)、光大轉債(光大銀行);城商行轉債一隻:蘇銀轉債(江蘇銀行);農商行轉債

四隻:無錫轉債(無錫銀行)、江銀轉債(江陰銀行)、蘇農轉債(蘇農銀行)、張行轉債

(張家港行)。

介於當前階段不良率低、撥備覆蓋率高意味著銀行進一步撥備提計壓力較小,因此從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兩個維度衡量銀行資產質量,存款佔比高意味著銀行負債穩定且成本較低,即負債存款佔比高。

不良率方面,江蘇銀行

圖表8:各大銀行股份行不良率(%)分佈情況


撥備覆蓋率方面,江蘇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

圖表9:各大銀行股份行撥備覆蓋率(%)分佈情況


從存款佔負債比例來看,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


圖表10:股份行吸收存款佔負債比例


因此從資產質量上看,江蘇銀行資產質量最好,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次之,浦發銀行資產質量最差。


股份行轉債進入債性區間,綜合基本面與轉債估值,中信轉債性價比優勢顯著。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光大銀行無疑是最優秀的,中信銀行和江蘇銀行次之,浦發銀行較差。從轉債估值角度看,目前銀行轉債的看漲期權深度虛值,已經進入債性期間,光大銀行雖然基本面優異,但-2.91%的純債 YTM 意味著其估值並不低,債底保護一般。選擇銀行轉債主要是看重其防禦屬性,而中信銀行基本面不差且純債 YTM 為 1.65%,債底保護性好,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圖表11:存量股份行轉債概況


〖風險提示〗

外需超預期下行:若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導致外需超預期下行,銀行經營環境開

那能夠進一步惡化。

淨息差持續收窄:若未來 LPR 利率持續下行但存款利率不變,將導致銀行淨息差收窄。


“倒春寒劉星”第一週就出現17萬+的文章,感謝大家認可,歡迎關注“倒春寒劉星”及時獲取最新消息。

大漲不喜,大跌不憂。只說事實,不做預測。需要什麼資訊,就在文後留言,能提供的都會公開給大家。作為散戶,市場的弱者,拒絕被人忽悠,爭取早日成為投資強者。


〖免責聲明〗

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