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荣成:升级版“招贤令”半年引来1600余人才

  国庆、中秋假期后,威海市荣成市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潘淑敏又开始忙活起来。潘淑敏老家是德州,毕业于哈理工荣成校区朝鲜语专业,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处理公司对韩出口业务。说起为何留在荣成,她坦言:“‘百千万英才计划’是真金白银的补贴,体现了荣成对人才的重视,这也是吸引我留下来的原因。”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荣成市积极优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有各类院校毕业生、技能人才等1600多人选择留在荣成工作、生活。
  出台“升级版”政策,招引人才
  今年,是荣成实施“百千万英才计划”的第4年。今年3月份,“百千万英才计划”再出“升级版”,荣成市下发《关于优化“百千万英才计划”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放宽门槛,将中专、技校及大专毕业生纳入招引范围。
  《意见》中的激励扶持政策,包括高端人才支持计划、支撑人才聚集支持计划、重点领域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引育载体支持计划。其中,支撑人才聚集支持计划还提出了大中专毕业生聚荣就业支持计划。

  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的员工张丽就是升级版“百千万英才计划”的受益者。张丽说,向专科生发放工作津贴、购房补贴等,这是很多城市没有的政策,在这里她感到了被尊重、很暖心。


  对张丽这样的首次在企业就业的全日制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起,每人每月可分别享受500元、1000元、3000元、6000元工作津贴,期限3年。另外,购买首套住房也可以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等。
  各类人才的引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浦林成山培训学院副院长张花宝说:“浦林成山正处于推行国际化战略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优秀人才的输入提供了智慧支撑。”
  今年上半年,荣成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高校荣成行洽谈会、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网络招聘会等,促成全市多家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校企合作意向,共招引各类院校毕业生700多人、新增技能人才900多人。
  搭平台、优服务,留住人才
  人才之所以会被吸引而来,从根本上更加看重的是成就事业的平台和创新价值的实现,为此,荣成市在为广大人才搭建建功立业平台上下足了功夫。
  近段时间,中科芯(荣成)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孙张振正根据项目需要,专攻卫星导航定位算法。
  孙张振的研究方向是卫星导航定位与天体力学,今年7月,博士毕业的他入职中科芯(荣成)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他说,中科芯有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专家陈杰所带领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及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与芯片技术研发团队,科研水平全国一流,“就业在荣成,能享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前景,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一家高校院所背后是一整个人才团队、一揽子科研成果、一系列合作伙伴。荣成市坚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统筹结合、同步推进,推动校地、校企建立合作关系,推介人才发展环境,带动更多科研人才向荣成集聚。
  上半年,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揭牌,荣成市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才聚荣成·智创未来”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8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赛,目前正在筹备举办总决赛。
  人才愿意扎根一座城市,不仅在于这座城市可以给予的更好发展前景,还在于不断释放的温情和善意。今年,荣成市出台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企业注册登记、税务服务等15个涉及人才服务职能的部门进行全面整合,为高层次人才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向90余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发放“荣成惠才卡”,持卡可享受各项业务“一对一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全链条便捷服务。
  此外,荣成市还与北京千人计划创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运营“荣成市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计划在金悦国际广场、中韩国际度假酒店租赁200套左右住房作为人才公寓,让选择荣成的人才拎包入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刘兆阳 王天赋 刘增光/文 荣成市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