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别追帝后CP了,朝堂戏它不香么

皇帝和皇后

前天追完第14集,我的感慨是:五年了,怎么还没圆房!

三十多岁的男子和他二十多岁的妻子,结婚5年,最亲密的一场戏,只是他握着她的手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脸红心跳,总共不过三分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本来以为,编剧对“帝后”cp,只是爱情小说常见套路,欲扬先抑,哪知越看心越凉,二人每次在一起,都是喝酒论事,然后别过,俨然一对非常遵守道德底限的好同事。

《清平乐》讲的是宋仁宗赵祯的故事,曹丹姝是他的第二个皇后,二人失败的恋爱过程,是目前为止的其中一条主线。结婚前,男方没见过女方,但是听过一些传闻,传闻的重点是“貌丑”。就在大臣们如火如荼开展皇后挑选活动时,赵祯这厢自己遇到一个挺中意的姑娘。可人家姑娘出身商人家庭,大臣反对,皇帝不得不一边背诵着欧阳修的“不如林间自在啼”,用以自我安慰,一边将她送出宫去寻找自由。

小赵和小曹随后开始漫漫坎坷恋爱旅途。每当二人有点圆房苗头,天上一瓢冷水就泼了下来。14集末尾,小赵抓着小曹的手,正说着体己话,情势一片大好,眼看着可以入个洞房,编剧招数用尽,可目标没改,仍要要阻止,竟然制造出一场地震。

张爱玲用一场战争成全爱情,它倒好,用地震拆散一对爱侣的良宵。结婚五年,这对夫妻在亲密关系方面进展龟速。

前几集曹丹姝这个角色叫人眼前一亮,爷爷辈就将她许配给对他们家有恩的世家,没想到对方成长为一名一心修仙的男子。她不选择逃婚,而选择先成婚再离婚,这样既遵守信义,又获得自由。这个办法一般人想不出来。在这种心态下,曹丹姝经常笑,笑起来很好看,这一点要归功于演员江疏影,她一笑,眼一眯,世界为之一亮,春暖花开,心情大好。这样令人神往的笑,入宫后就消失了。

曹丹姝婚前那么活泼潇洒一女的,谁能想到,会被皇后的身份框得死死的。原本那些鲜嫩活泼张牙舞爪的枝条,伸出框架外的,都被她自己硬生生折断了。苦闷的是,这些不守规矩的枝条,还就是她意中人皇帝偏爱的。

皇帝一点都不喜欢斩去棱角后的剩余物,因为他自己一生都困在规矩里,所以一生都在弥补自己的缺憾。中意熙春,是因为她走过见过吃过,见过大好河山奇闻轶事;中意张妼晗,因为她敢爱敢恨敢表白;生个女儿,希望她成为“大宋最快乐的姑娘”,

因为自己一生都在担责任,需要别人的快乐来填补自己生命的空白。

小曹搞不明白这一层,就搞不定皇帝,也就达不成她期盼的琴瑟和鸣。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换一种眼光去看,《清平乐》其实是部职场剧。皇帝与皇后是中国好同事,俩人分头搞事业,都搞得风生水起。坐在一起呢,也能算半个知音,彼此有很多默契时刻,能说到一块,喝到一块,就是睡不到一块。

小曹还在闺中时,就女扮男装去应天府听范仲淹讲课,有时也恨自己不是男人身,可以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人得小心自己许下的愿望,像小曹这样,许了两个愿,一个是嫁给赵祯,一个是辅佐赵祯,上天把这两个愿意一结合,结果就成了现在尴尬的成过亲的同事关系。固然有惺惺相惜之时,却达不成真正的亲密关系。接下来张妼晗上线,曹丹姝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了。从剧情上,梁怀吉已入宫,赵徽柔出生,戏份又要分一部分给这条线。想看帝后互动,机会大概是越发渺茫了。

士大夫和朝堂戏

撇开叫人气急的“帝后cp”,《清平乐》好看的部分在朝堂戏。它非常耐心地展示宋仁宗朝堂上的大臣群像,他们有时比微博上的杠精还能杠。除了朋党之间斗嘴,大臣们也经常集体对外,一致对小赵进行大规模批斗,内容有很多都是家务事。诸如:官家你不可以废掉郭皇后,虽然郭皇后脾气暴躁还用戒指划破了你的小脸;官家你不能沉迷于美色;官家你在位这么多年只生出一个女娃,接下来是不是要努力一点。很像我们的家长,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不让你谈恋爱,一毕业反手就嫌弃你怎么还没处着对象。

谏官为了履行职责,什么都做得出来。最好笑的一场戏,范仲淹率领一批同事大力拍门,嘴里喊着“皇帝开门”,大有“我知道你在家你给我出来”之架势。简直闻所未闻。这一幕镜头语言值得玩味,镜头架在地面,仰视视角里,群臣无比高大,也无比凶悍。

类似视角还出现在苗娘子的噩梦里,仍是群臣,叫嚣着让她把儿子交出来。做完这个梦,苗娘子就不想生继承人了,只想生个轻快点的公主。《清平乐》一直都在强化赵祯这个皇帝的困境,从来没有真正放任自己任性过,一位坚守“仁”的皇帝,一个不快乐的男人。

观众看朝堂戏有时候会头皮发麻,宋仁宗的谏官头之硬,治下风气之开明,政治环境之宽松,令人感慨。君与士共治天下的意境就在这些斗嘴与进谏里徐徐展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清平乐》对北宋士大夫气质上的还原度,令人满意。宋朝士风极盛,说起来也是士大夫阶层的黄金时代。这批人开口揽时事,政治空间也足够开阔,所以大家都活得兴兴头头的。网友说北宋背诵天团算是齐了,“团魂”大概非晏殊莫属。晏殊与范仲淹的交往,《清平乐》给了不少戏份。

有一场戏,范仲淹在家里搓着手写劄子,晏殊自带着酒食上门,来跟他告别,因为范仲淹马上面临第3次被贬出京。这场戏里,范仲淹算了一笔账,大意是,他一年工资有三十万钱,一亩中等土质的田地,年成好的时候能收入三百钱,换句话说,他一年的工资相当于一千亩良田一年的收入,还得是天时地利,以及农民辛勤,他如果不尽心,无功而食,是对不起这笔工资。范仲淹穿着粗布衣,脱了鞋往暖炉上一搭,伸手拿东西吃,另一边晏殊出口成章,张口就背了十年前范仲淹写的旧书信,这种知心好友去哪里找。

范仲淹第3次被贬,还有两位好友来送行,好酒载了满满一车,说是“等酒喝完了你也该回来了”,简直令人羡慕。士大夫之间的交往,激发出观众对君子之交的向往,一部电视剧能做到这样并不容易。

范晏二人的互动戏不少,渐渐我就咂摸出来一些味道,看帝后闹别扭不爽,就跑去专门看范晏cut,比追爱情线过瘾。范晏二人,分别被贬过三次,基本都是因为进谏用力过度,得罪君上。晏殊虽然比范仲淹还小两岁,但年少成名,又是太子老师,所以官做得挺大,范仲淹就是晏殊举荐入朝的,二人亦师亦友,惺惺相惜。

《清平乐》里,两人最常见面的场合是“送行”与“迎接”。一个被召回了,一个又被贬黜了,于是,不是我送你出京,就是你迎我回京。妙的是,两人每次都是开开心心地获罪,尤其是范仲淹,被贬简直是种荣耀,被贬的次数是他正直名声的勋章。晏殊在这方面与他意气相投,出京几年,总能写回不少好诗(背诵全文那种)。

除了这二人,课本上经常出现的还有欧阳修,比起前面这二位,多一点风流,才名很盛,不过考运不怎么好。

历史上欧阳修科举落榜两次,第三次在殿试中得了第14名,这个细节《清平乐》也点到了,不过作了调整。剧中杂糅出来的戏码是,欧阳修差点拿下那一届状元,主考官晏殊和皇帝都属意于他,但当时刘太后为了打压皇帝,阻止他借科举为自己笼络年轻人,就用一句“艳词轻浮”给挡了回去。欧阳修自然是宋朝闪耀群星当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戏份不多,偶尔出现,都蛮潇洒。特别是自以为考得状元时,豪气冲天地跑去店里买了件红色的状元袍,结果状元郎成了王拱辰。得意洋洋的王拱辰喝了大酒回来,痴睡在桌。欧阳修到手的状元飞了,也没有气急败坏,给人披上了那件红色袍子。这就算是释怀了。

《清平乐》试图展现这批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一面,免不得铺陈大量朝堂群戏和政令讨论会,台词又是古文,没办法边听边干点别的,这些使它在收视率上都没占着便宜。这是《清平乐》不符合当下收视习惯的地方,经常慢悠悠地,不推进剧情,也没有宫斗戏,总是几个男人正经八百在那里大讲道理,连皇帝有一次都听嗜睡了,更何况观众。在剧情冲突和把握宋朝品格之间,很难兼顾,《清平乐》选择了后者。

↑ 扫码听《宋朝美学十讲》

最牛饭圈解读UP主三联编辑部⊙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宋朝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