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尔.冯.博克——德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纪实(三)


费多尔.冯.博克(1880年-1945年),1939年8月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军衔上将。


1939年8月17日

在柏林的皇帝大街与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各集团军司令,以及第2、3、21军军长进行了会晤。会议过程记录在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档案里。陆军总司令宣布,进攻将按照他的原计划进行。我再一次声明,根据对于波兰军队的情报,本集团军群在三个进攻方向上的任何一个都不占优势,并再次请求将第23、50和20师调给第4集团军的计划提前进行,并尽快调动,如果他们能够参与到我们第一天的进攻中,那么我们至少在一个进攻方向上有点兵力优势。

另外我还再次指出,第21军缺乏合适的重型火炮用来对付格劳登茨的防御工 事。陆军总司令再次许诺对这些问题加以考虑。

总参谋部很快宣称,第23和50师难以立即调动,第20师可以早一点,可以给格劳登茨进攻战配备一个重榴弹炮连。

注:1939年,冯.博克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下辖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与克卢格的 第4集团军。

北方集团军群1939年进攻计划如下:

4个师从波美拉尼亚出发;

2个师进攻格劳登茨地区;

5个师进攻姆瓦瓦地区;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1881年-1948年),1939年8月任德国陆军总司令,军衔上将。


1939年8月19日

陆军总司令部还在对我的提议进行更进一步商议。我又给总参谋长写信重申 了我的观点。


1939年8月21日

哈尔德打电话告诉我,说陆军总司令在读了我的信后仍然坚持他的观点。他们承认我的方案是有道理的,也完全明白如果按照陆军总司令的计划,北方集团军群可能一开始就在一个方向,甚至所有方向都陷入困境。这根本就是“自作自受”,但陆军总司令坚持这么做是因为这有利于南方集团军群的行动。

哈尔德提议说最好还是把这个决定以书面形式交给我,可能在将来编纂史书的时候会有用。


1939年8月22日

在上萨尔茨堡与元首开会。各集团军司令及其他一些将领全部出席。元首用一场精彩的演讲解释了当前的政治局势,刚与俄国(苏联)缔结的条约,及其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注:俄国一般代指沙皇俄国与苏俄政权,沙俄1917年亡于革命,苏俄于1922年加入苏联。这里的俄国指的正是苏联。因为苏联在中文语境中有时也会被错误地称为“俄国”或者“苏俄”。在早期的中国译制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德国军人将“苏联”称为“俄国”,实为翻译错误。

军事方面,他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快速与东普鲁士达成连接,再从东普鲁士向纳雷夫河迅猛突击并渡过该河。他要的是快速与猛烈的打击。我们开打时也完全不必考虑政治问题,例如未来的边界划定等等;只有歼灭敌军是根本目标。

而在希特勒的讲话之前,布劳希奇和我谈了写给哈尔德那封信的事情,说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必须坚持他的决定。我回答说,作为军人我有义务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向手下的两位集团军司令着重指出了集中兵力,尤其是炮兵,在关键点上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性。我还再次嘱咐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分阶段推进或单纯为了某一目标去发起一次进攻,我们必须势如破竹地踏遍每一处!


1939年8月22日日志附笔

后来听说元首预料到英国人不会干预战争。我不相信这个说法,因为在1939年8月22日的会议上他说过:

“我不知道英国人会不会向我们宣战。”


1939年8月24日

离开柏林,大约10时我来到了波尔岑,中午正式执掌北方集团军群指挥权。


1939年8月25日

第3集团军的进攻计划地图材料仍没有送到我这来。我感觉他们对这次攻势并非满怀期待。从他们提出的最早的方案中我就可以看出,他们倾向于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几天前该集团军决定不将其有限的预备队调到进攻线上,而是让其待在阿伦施泰因附近的后方,经多次催促之后才前移到了霍恩施泰因 。甚至把勒岑的战时守备部队推至边境这种事也要经过几番磨蹭。第3集团军司令部是在担心进攻格劳登茨部队和进攻奈登堡部队之间的缺口。尽管存在着分歧,但我觉得我把位于普鲁士东北部的第206师定为军级预备队的措施是对的,虽然不太符合常规,但这是我用来应对部队在东 普鲁士被打散时的唯一办法,那才是我所担心的。我命令该师“做好转移准备”。 第3集团军参谋长伯克曼今天说:

“不要将它调动得太早,不然它连装车的时间都没有。”

他这话背后其实是更担心波军会从苏瓦尔基来袭!

赫伯特·冯·伯克曼(1886年-1974年),1939年8月任第3集团军參谋长、北部边防区司令、第11步兵师师长、第60军代理军长,军衔少将。

一整天我都奔波于各地找不同的指挥官面谈,包括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盖尔 (第3装甲师)、克卢格(第4集团军)、施特劳斯(第2军)以及索谢(第50步兵师师长),他指挥着一个边防营与来之不易的“屈斯特林边境司令部”。他们个个都是见多识广、沉稳自信。每到一处我都再次强调,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只有靠猛打猛冲才能 取得胜利。克卢格冷静地接受了他的第4集团军两翼可能遭遇的风险,尤其是南翼。

君特·冯·克鲁格(1882年-1944年),1939年8月任第4集团军司令,军衔上将。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1954年),1939年8月任第19装甲军军长,军衔中将。

康拉徳.索谢(1883年-1971年),1939年8月任第50步兵师师长,军衔少将。

总参谋长来信在晩上送到,不出所料,他肯定了我的提议,但确认了陆军总司令决定不予以采纳。信中还说了他们已经明白我指出的难点,但他们愿意承受。有意思的是,信中还提到随后将对第3集团军的东翼部队进行加强。先前他们可总是在念叨着德尔文察河方向,但那是西翼!虽然在萨尔茨布隆纳的会上已经确定我有就势用兵的自由,但在我看来,“上头”是到现在才逐渐认识到加强东翼是应该的!动员令也同时在今晚下达了。根据这道命令,明天就要开战!

一小时后萨尔穆特通知我说上级下令禁止任何敌对行动!我大吃一惊!心想这是不是搞错了,于是联系了哈尔德。他确认了该命令。我说:

“一切都在动起来了!当然我会尽一切努力让部队暂停,但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交火。”哈尔德表示理解。我问他现在我们该干吗,是否再从边境撤回来,撤多远?

哈尔德回答说:

"远到能使进攻如果在27日发动的话效果与26日进攻的一样。”

我指出他们还要考虑到撤退命令对部队士气的负面影响。哈尔德很清楚这点。 当我问到他能不能把这么做的原因告诉我时,他解释道:

“英国和波兰的盟约今天正式签订了,而且南方(意大利)也持反对态度!! ! ”

注:此时的德意为盟国,日本任未加入。

1936年10月25日纳粹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

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钢铁条约”

这两条消息我都不惊讶,第一条是迟早的事情,而我们认识意大利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现在该怎么办?如果在如此低沉的情绪下又决定进攻,我觉得后果是不容乐观的。除非他们能等到第4集团军的后续部队到达再下令。

晩上波兰电台播报,德军第2骑兵团的一名士官在带领一支巡逻队试图穿越奥斯特洛利卡附近的德波边境时被打死。


1939年8月26日

一名士官阵亡的消息被证实。

乘车前往第4集团军司令部。克卢格对撤回部队的命令是火冒三丈,但还是用理性把一切打理得有条不紊。

乘车前往普鲁士菲尔德的边防站和边境上的海关,平安无事。 比克斯负责的科拉延克边防区也没事发生。

弗里茨.比克斯(1885年-1959年),1939年8月军衔少将。

晚上陆军总司令部发来一份电传,问我们如果进攻最早在动员后第六天发动的话有何想法。

外交官们还在谈判,但都是杀气腾腾!英国舰队在北海占据了封锁阵位。

岀了件搞笑的事情:我的司令部兼寓所设在“皇帝温泉疗养院”里,所以这里 的疗养者们觉得路过的个个像间谍。今天就有四个病友合力逮住了一个在花园里鬼鬼祟祟的人,也不管他大声抗议就捆上关了起来。这个所谓的“间谍”最后被证明其实是我司令部里的一个便衣警察!


1939年8月27日

勃劳希契上午打来电话,对目前为止部队的行动表示赞赏。他问我如果进攻日定在动员之后第六天行不行?我答道:

“按照原先的设想是可以的,但我需要再和各集团军司令讨论过后才能给出一个明确答复。”

局势仍不明朗。

布劳希奇说英国大使正在赶往柏林;

法国已经宣布进入“四级戒备状态”;

比利时正准备动员,并且已经宣布任何踏上比利时领土者皆为敌人;

在波尔岑和克卢格进行了磋商,讨论如何在动员后第六天发起进攻。迅速了解意图之后他的意见和我完全一致。萨尔穆特也和勃克曼讨论了同一问题,结论也是不用更改计划。

向陆军总司令作了相应的报告。

下午乘车前往第20师和第2师驻地,和多位营团级指挥官谈了话。一切状况良好。官兵士气很高。

我问从边境撤退的命令下达时有何反应。有位营长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真是非常遗憾,因为我们的人已经做好了出击准备。收到命令时大家满腹牢 骚。但其中马上有个人说:这也许是政治需要吧。”士气很快就恢复了,一切都井然有序。这就是我所到之处看见的,而在后方他们还告诉我说官兵士气低落!

我指示指挥官们在此困难时期里要保持部队的稳定并继续训练;还要安排一 些能够缓解压力的活动。


1939年8月28日

克卢格早上来了,和我探讨了进攻的细节问题。陆军总司令部最后口头承诺 会多派点兵力给第4集团军。这是必须的。

乘车视察了第32师、第4步兵团、第3师和侦察教导营。一切都井然有序且 状态良好。

晩上,陆军总司令通知说他最早能在29日来一趟。


1939年8月29日

勃劳希契最后还是取消了行程。很遗憾,我本还想和他谈谈对东普鲁士形势 的日渐担忧。真的需要多点来自东普鲁士的资料。集团军群驻第3集团军司令部联络官魏德尔今天将飞回来解答关于那边的种种疑问。

我问哈尔德:

“立陶宛人的动员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反正不是针对我们的。”

注:立陶宛的动员是针对苏联的。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虽然没有公布世人,但鉴于德国与波兰即将爆发的边界冲突,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曾属于沙皇俄国的背景,以及苏芬战争中,苏联企图回复沙皇俄国疆域的目标,立陶宛于8月底进行了战争动员。

我继续说道:

"东普鲁士的形势导致第206师绝对不能在格尔达普继续待下去。 我必须把它拉近一点。第3集团军司令部对该省的情况十分担忧。”我还说由于该 集团军的责任与此有关,担忧可以理解。我早就跟屈希勒尔上将说过,为该省负责的不仅是他,还包括我在内。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1881年-1968年),1939年8月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军衔上将。

我对他说他只需要对分配给他的行动负责。我还希望能够立即下令将补充单 位中已经能用的和所有其它能够拼凑起来的兵员都编成部队,并做好准备在紧急 情况下接过在湖区东方和东北方的侧翼掩护任务,尽管这是非常规之举。哈尔德 表示同意,顺带还说对东普鲁士的看法与我一致。我继续说,我对波兰人将在走廊里开打的推断十有八九会成真。敌人在那里修了三道防线,现在一来他们就更 有时间去加固工事了。

乘车往施道尔普的第1边防区,又去了第207预备师。据师长说这个预备师的装备动员状况不理想,第4集团军司令部要帮一帮。

黄昏时分,魏德尔从东普鲁士赶到。他对那边的指挥状况评价甚高。我很高兴, 因为魏德尔的判断是可信的。陆军总司令部刚在今天宣布组建后备军,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与哈尔德的交谈促成了此事。我向东普鲁士方面下令组建一支混合部队,就像前面说过的,它是由四处捜刮来的可用兵员拼凑而成。 这的确不合常理,但兵力实在匮乏我也别无它法。

感觉政局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战争避免不了了。英国显然不会让步的。

1939年8月30日

布劳希奇和哈尔德早上一起来了。据他说像是出现了一个能与英国议和的条件。波兰人今天会到柏林进行谈判。问题是从他们的角度能接受此条件么,我认为他们是不会的。

军事方面无甚变化。再次讨论了我所担心的从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的形式问题,其实方案早就定了。我向东普鲁士下令组建“临时部队”也得到了批准。布劳希奇宣称行动后期的重心肯定将是放在东翼!我说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这一点!下午 乘车去了第3军军部,还去了第50师和第23师。哈泽很郁闷,因为他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师,得到的都是些后备单位和要塞守备部队。第50师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大概10%的人缺乏训练,还有很多年纪很大的补充兵。第23师的状态极佳。

库尔特.哈泽(1881年-1943年),1939年8月任第三军军长,军衔上将。

晩上接到了进攻预警。看来应该是后天了!东普鲁士方面突然开始催促将第 206师迅速调往阿伦施泰因。

1939年8月31日

克卢格早上来了,提议第207师的进攻方向应更往南一点,并且考虑到必需 的转移调动,该师晚一天再进攻。他还建议将作为集团军群预备队的第10装甲师也投入作战,以加强攻击力度。我同意新的进攻方向和延迟进攻发起时间至2日, 但不同意使用第10装甲师。我要把它留做一支为决定性战果而准备的强大机动的 预备队。对推迟第207师进攻日期的做法我也有所保留,尽管该师需要额外24小 时进行集结,但我只同意在兵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才将其进攻延至2日。

向东普鲁士下令让第206师前移。目前所有报告都表明波兰人仍在走廊地带 保有重兵,所以想“溜过”走廊地带是不可能的了,那里肯定会打起来。直到现在陆军总司令部都还不愿相信这点。

下午传来命令,进攻于明晨4时45分开始。

乘车前往第10装甲师和该师侦察营。该师是从波西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调来的,那里的群众大多心怀怨恨,明显不适合驻扎。

第208预备师师长报告说他的师正在下火车,同时他还认为该师作为预备师完全够格。

附:波兰战役北方集团军群战斗序列

(北方集团军群下辖集团军群预备队、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

( 为方便读者解读,小编将其分开编辑。)

A. 集团军群预备队:

1. 第10装甲师(费迪南德.沙尔)

2. 第73步兵师(弗里德里希.冯.拉贝瑙)

3. 第206步兵师(胡戈.赫夫尔)

3. 第208步兵师(莫里茨.安徳列亚斯)

B. 第3集团军(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集团军预备队:

1. 第217步兵师(里夏德.巴尔策)

2. 第1骑兵旅(库尔特.费尔特)

3. 第511反坦克营、第521反坦克营、第9摩托化机枪营


第26军(阿尔贝特.沃特里希)

1. 第1摩托化步兵师(约阿西姆.冯.科茨弗莱施)

2. 第12步兵师(路徳维希.冯.徳.莱恩)


第21军(尼古劳斯.冯.法尔肯短斯特)

1. 第21步兵师(汉斯.库诺.冯.博特)

2. 第228步兵师(汉斯.祖特纳)

3. 第11边防区(尼古劳斯.冯.法尔肯短斯特)


第1军(沃尔特.佩策尔)

1.“肯普夫”装甲师(维尔纳.肯普夫)

2. 第11步兵师(马克斯.博克)

3. 第61步兵师(齐格弗里德.黑尼克)

4. 第15边防区(维尔纳.舍德)


''布兰德"军(弗里茨.布兰徳)

1. “勒岑”要塞步兵旅(奥芬巴赫)

2. “戈乌达普”要塞步兵旅(诺特尔)

3. 第41边防区

4. 第61边防区

C. 第4集团军(京特.冯克卢格)

集团军预备队

1. 第23步兵师(沃尔特.冯.布罗克多夫-阿勒费尔德)

2. 第218步兵师(沃尔德马尔.格罗特)

3. 第207步兵师(卡尔.冯.蒂德曼)

4. 第1边防区(莱昂哈德.考皮施)

5. 第2边防区(弗里茨.比克斯)

6. 第12边防区(赫尔曼.梅茨)

7. 第560反坦克营


第19装甲军

1. 第3装甲师(盖尔.冯.施韦彭堡)

2. 第2摩托化步兵师(保罗.巴德)

3. 第20摩托化步兵师(毛里茨.冯.维克托林)

4. 装甲教导营、侦察示范营


第2军(阿道夫.斯特劳斯)

1. 第3步兵师(沃尔特.利歇尔)

2. 第32步兵师(弗朗茨.伯梅)


第3军(库尔特.哈泽)

1. 第50步兵师(康拉德.索谢)

2. “内茨”要塞步兵旅(埃卡徳.冯.加布伦茨)

1939年8月31日,开战前一天,德军进攻计划方案

注:从冯.博克1939年8月17日到1939年8月31日这段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三点。

第一、1939年8月25日到26日,确实有一名德军士官阵亡,被波军击毙。并不是现在各大史料所记载的德国用囚犯冒充波军去袭击德国边境,而后被德军击毙,借此机会挑起战争。(毕竟德国想要发动战争是事实,借口有很多,这种低劣的方法在现实中很难具有说服力。)

第二、1939年8月底的立陶宛动员可以看出,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已经看到战争即将爆发,无论是德国进攻波兰还是苏军企图攻占波罗的海三国。

第三、1939年8月30日,从德国同英国的谈判与波兰政府进入柏林与德国谈判可以看出,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已经看到战争即将爆发,而在现在的史学认为,德军是闪击波兰。小编认为德国“闪击”波兰的说法是错误的。闪击的理解应当是,德军用闪电战的战术进攻波兰。所谓“闪击”波兰的说法在文字上小编认为是错误的。

《费多尔.冯.博克——德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纪实》小编已经做了三期,波兰战役即将开始,小编会努力更新。同时,小编也希望看到文章的众人如果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留言评论区,与小编积极互动。更希望大家多多评论、点赞、转发、收藏,给予小编更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