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雪佛兰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痛苦

文 | 壹马平川


根据国内某汽车销量网站显示,截至2020年8月,雪佛兰品牌今年在中国一共卖出181,713辆车。


如果放在往年,这大概只是某一两款车型总的销量,而在今年,这是整个品牌的全部销量,下降幅度之大,令人咂舌。除了疫情影响以外,我想雪佛兰的品牌本身和产品都是有相当大的问题。



如今当消费者们在购买一款车时,很难想到雪佛兰这个品牌,更别提知道雪佛兰旗下的那些车型了,或者他们知道的那些车型,现在早就停产了。


现在人们在聊起这个品牌时,往往聊到的都是当年的辉煌。大概2010年那时候,满大街都可以见到经典的科鲁兹,隔音与底盘异常优秀的迈锐宝,还有几乎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的小赛欧。那时候的雪佛兰销售,都希望雪佛兰可以迅速引进更多车型,把整个雪佛兰在中国的产品线扩充完整,他们好多卖车赚钱。


那时候的雪佛兰,是可以靠卖车赚到大钱的。


十年过去了,雪佛兰品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产品线扩充。论轿车线,在A级车市场,雪佛兰拥有科沃兹和科鲁泽俩兄弟,而在B级车市场,雪佛兰拥有运动轿车迈锐宝XL;论SUV线,雪佛兰拥有小型SUV创酷,紧凑级SUV创界,中型SUV探界者,中大型SUV开拓者;论MPV线,雪佛兰也拥有自己的MPV沃兰多;甚至就连传统主机厂相对忽略的电动车市场,雪佛兰也拥有一款续航长达400km的畅巡。



这么多车型,雪佛兰却没赚着啥钱,甚至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这些车型都是由上汽通用生产的合资车型,价格做到与北美同步,非常亲民。但是,现在很尴尬的是,很多车型不仅消费者买车时不会去考虑,甚至这车在马路上也很难看见,即使看见了,很多人也不认识这是什么车。


十年前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雪佛兰车型,现在在马路上还是随处可见,只是显得老旧了些,可见雪佛兰的品质之优秀。


而这十年间雪佛兰新推出的车型,仿佛都纷纷隐形了一般,可见雪佛兰近年来的品牌运作之尴尬。


雪佛兰在我眼里是一个典型的美式普通家用品牌,在美国当地非常受到普通家庭的青睐。在以实用主义为上的美国,人们往往对一辆车的使用目的仅停留在“工具车”的层面,这辆车我只需要它动力够好,底盘足够优秀,空间实用,品质简单可靠就可以了。



至于豪华的内饰,美国的老百姓们并不care这个,因为内饰的成本往往会比较昂贵,会大幅提高车子的售价,这就违反了美国人对一辆“工具车”的本质诉求。


而雪佛兰,就恰恰是这样一个完美契合美国人使用诉求的品牌,旗下的车型纷纷热销也往往印证了这一点。


这里举个例子,在美国,最畅销的中型SUV车型是雪佛兰的探界者。这款车热销的原因无非有接下来几点原因:



首先它是雪佛兰品牌,对美国人来说,雪佛兰就是中国早年的“上海制造”,是优秀产品的代名词,美国人购车,排在前三的备选品牌一定是有雪佛兰的;


其次,探界者有着通用经典的2T9动力总成组合,即2.0T发动机+9AT变速箱,这样的组合可以兼顾动力、燃油经济性和平顺性,非常均衡;


接下来,它的底盘是通用全球中型SUV底盘D2,整辆车在四驱状态下过弯非常平稳扎实,既不会感到前驱车转向不足,也不会像后驱车那样转向过度,操控水平一流;


最后,它还有着2725mm的轴距,对于一辆SUV来说,这样的轴距意味着非常宽敞的后排空间甚至是足够大的后备厢空间。


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美国人来说,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09万元)可以拥有这样的动力、底盘和空间,甚至还拥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他们自然对这辆车非常喜欢,至于内饰是否豪华,那不是他们在这个价位该思考的事情。


而在中国,探界者却没有延续美国的辉煌,每个月的销量仅在4000辆左右。相比于它的同门兄弟别克昂科威,这两部车其实有着同样的动力总成,同样的底盘,几乎相同的轴距,甚至在某些配置上探界者比昂科威还要丰富,可它的销量甚至不到昂科威的1/3。



品牌无疑是阻碍探界者热销的最大障碍。很多人觉得花20万买一辆雪佛兰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雪佛兰只是一个以科鲁兹为代表的,均价10万块钱的普通家用车品牌。而且在如今,20万已经可以够到豪华品牌BBA的门槛,即使不买BBA,选择相对品牌形象更加“致雅”的别克昂科威,在回家面对邻居时,也不会觉得脸上多无光。


品牌弱势对一款优秀的产品来说是致命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讴歌的RDX和MDX,比如当年英菲尼迪的Q50S,比如别克的Velite5。


除了品牌的弱势外,雪佛兰车型一贯的低成本内饰也成为限制中国消费者对其青睐的一大杀手。


在通用三大品牌中,凯迪拉克代表着用最佳的用料尽情表现美式豪华,在同级别内,凯迪拉克的内饰皮质一定是最顶级的;


别克代表着用精致的设计和做工尽情满足国人对一辆车的内饰诉求,以君越为例,外表高端大气,内饰用料能用真皮坚决不使用皮革,保证对同级别车型内饰用料的绝对领先,毕竟曾经,君越可是对标雷克萨斯ES的;



而到了雪佛兰这里,通用直接按照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在做车,在机械层面上可以全面看齐别克,很多车型甚至与别克出自同一平台,动力总成和内部空间上完全carry over,但是在内饰上,受限于成本的因素,就采用相对比较简陋的方式处理。


而与雪佛兰品牌竞争的车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国产品牌车型,虽然机械层面上没有雪佛兰开起来那么热血,但是在内饰用料上,那是对雪佛兰绝对的领先。


我常说一辆车首先是从静态体验开始的,静态体验先看造型,后看内饰,雪佛兰的车型在造型上都没有问题,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车型特色,重点突出运动特性,不油腻,不走抄袭路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品牌。


但是说到内饰,如果在最容易触碰的地方接触到令人不悦的硬塑料和低成本搪塑,消费者往往会眉头一皱,回想起刚在隔壁看过的某国产同价位车型颇具“豪华感”的内饰,甚至是更炫酷的娱乐系统,消费者心里自然得出了答案。



而动态体验部分,可能他们都没兴趣去亲自试驾了,就这样离开了雪佛兰的4S店,再也没回来。


当车子卖不动时,打折是一条迅速打开销量的有效方法。一辆原本指导价颇高的车,在打折后显得尤为具有性价比,消费者觉得这时候买它会感觉自己赚了。


雪佛兰深谙这样的道理,在新车推出市场后没多久,就会选择迅速打折促销,比如新出的中大型SUV开拓者,新车推出半年后就已经有了高达5万的优惠。


但是这辆车依然没卖火,推出到现在6个月总共卖了3000多辆,而与它同平台的别克昂科旗呢,仅仅比它早半年推出,但是一共卖出了16,000多辆,这里面固然有品牌的因素,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别克的打折力度也很大,甚至已经把价位逼到了开拓者的水平。


面对同门竞争,在品牌和内饰双不占优的情况下,在价格上也要接受打压,实在是没有还手之力。


那雪佛兰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呢?



我认为如今雪佛兰的完整产品线已经失去了维系甚至扩充的意义,如果仅仅是为了补充产品线而忽略市场对雪佛兰品牌的需求的话,那这样的补充是没有意义的。


雪佛兰急需瘦身,砍掉没有意义的充数车型,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优势车型上。


充数车型,就是产品力极弱,用户在购买时完全不会考虑的车型,这样的车型可以立马停产。


所谓的优势车型,就是在这个市面上非常有竞争力,用户在买车时绕不过的车型,这样的车型需要重点打磨用户体验,将车子打造成可以代表品牌形象的精品车。


举个例子,在我眼里,搭载三缸机的科沃兹是一款标准的充数车型,这台1.0T的三缸机体验非常差,消费者在这个价位完全有其他的替代品,比如搭载1.5L自然吸气的科鲁泽。



如果一款车在自家品牌内部都打不过兄弟车型,那不停产还留着过年吗?


我认为雪佛兰应集中精力重点打造的优势车型,有三款,迈锐宝XL、探界者还有开拓者。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迈锐宝XL已经换回了可以实现走量目的的1.5T发动机,从此消费者在考虑迈锐宝XL这款操控极佳的车型时,除了选择2T9的明星动力组合外,还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入手1.5T四缸机,而不需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巨大折扣的诱惑下选择1.3T三缸机。



探界者在中期改款后,除了外饰造型更加年轻运动,换上了更加省油的LSY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动力没问题,但是在探界者上搭载需要解决NVH问题,因为现在的LSY发动机相对之前的LTG发动机会吵很多,即使标配了ANC主动降噪,在高速驾驶时,车内依然不是那么安静。


开拓者是消费者可以选择的通用性价比最高的C1平台车型。C1平台是通用纯正的SUV越野车平台,它拥有非常强悍的越野能力,但是由于成本相对经济,所以售价也不贵,所以非常受北美普通家庭欢迎。但是这辆车的底盘行驶质感还是偏硬朗,底盘调校不如昂科旗舒适,还有个比较明显的短板是这车达到30万的售价,后门窗居然不带一键升降。



人人会因为各种美好的理由去研究一款车,而当放弃这款车时,可能只需要一个很不人性化的功能配置或者设计。


雪佛兰的产品经理们不可以再以“北美就是这样的”和“美国人就是这样的造车思维”来定义每一款在中国制造销售的雪佛兰车型,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过了那个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时代,这个市场上优秀的产品太多太多,雪佛兰需要经营好的,是自己旗下已经为数不多的为人所熟知的车型IP,比如迈锐宝XL、探界者等。


我们不需要怀疑泛亚能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市场的车型,但我们可以怀疑雪佛兰有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研究透中国市场的产品经理团队,产品经理是引路人,只有引对路了,设计出来的车型才有在市场竞争的意义。


如果以上这一点做不到的话,那雪佛兰只能继续存活在这样的痛苦中,最终消失在中国公众的视野里。


祝雪佛兰好运,毕竟那可是曾经我们心目中的大黄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