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

爸媽分開住兩年多了,爸在弟家,媽在姐家,為了兒女不得不繼續牛郎織女的生活。

年輕時,爸在外上班,為掙錢養家,不得不在家和單位兩地奔波。媽種了十多畝地,還要養育三個孩子,辛苦程度自不必說。雖然天各一方,窮苦艱難,但那時的日子過得有勁頭,有奔頭,也有盼頭。為過上好日子,兩人奮鬥在各自的天地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畢竟生計才是人生的主題,愛情是奢侈品。

爸媽那一代的婚姻大都是湊合,父母媒婆任意撮合,哪裡管你對眼不對眼,脾氣合不合,看著差不多,拴一起過就行。所以,婚姻內的爭吵,打鬧,慪氣,是家常劇目。女人們一哭二鬧三上吊,多是為了爭取自己的權利。可這份婚姻內的掙扎哭鬧被沉重的生活所覆蓋,為了孩子,兩人不得不相互妥協,彼此容忍,咬著牙把日子過下去。

等兒女成了家,孩子的孩子也養大,窩在家裡的兩個人,都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憋屈了大半輩子,都不想再將就,不想湊合,能過就過,不過分開,誰離了誰不能過,眼不見心不煩。受過氣的說話硬氣了,怕丟人的無所顧忌了,無經濟來源的底氣十足了。當年積壓下的矛盾一個個都冒出頭來,像喊冤的竇娥,哭鬧著要伸張正義。兒女們不理解,日子好過了,衣食無憂了,本該享受晚年的時候,為何把生活搞得雞飛狗跳,雞犬不寧!

其實,雞毛蒜皮的的生活矛盾,有對對方不滿的發洩,更有對生活失去主題後的無聊。老一代人,掙錢養家就是人生的目標,就是活下去的理由,簡單而直觀。現在,人老了,幹不動了,掙不來錢了,幹啥啥力不從心,無用感,孤獨感,失落感,讓他們覺得活著沒用。心裡有不滿,生活有怨氣,家裡又沒別人,只能對準老伴,所以,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討人厭。再說,以前各人有各人的工作,相聚多是吃飯睡覺時,再說幹一天都累了,吃飽了倒頭就睡,哪裡有心思看彼此的臉,而現在卻要一天二十四小時面對,天天大眼瞪小眼,哪能不生厭。

人生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主題,但要有為家庭奮鬥的主題,也要有為自己開闢精神家園的主題。生存之外,要學會享樂,會自己樂呵。精神需求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愉悅自我,充實內心的活動要自己培養。喜歡唱歌就去唱歌,喜歡跳舞就去跳舞,打打麻將,釣釣魚,跑跑步,畫畫畫......怎麼快樂怎麼過。不妨礙別人,也不給兒女添太多麻煩,在社會活動中結交知己,還能找到認同感,價值感。所以,人老了要有老了的活法,把關注點移到自己身上,不要老盯著兒女。老大不來看你,老二還不結婚,老三媳婦不孝順,孫女亂花錢,媳婦不做家務......你那點興趣太令人煩,瑣碎得只想讓人遠離。

做兒女的一定要體諒父母,多理解父母的做法。老爸喜歡買菜,喜歡做飯,常常做一大桌菜,弟弟一方面心疼爸爸在廚房忙活太熱,一方面看到天天吃剩菜對身體不好,還浪費。但無論怎麼給爸說,爸依然囤菜,依然樂此不疲地炒一大桌。弟弟不理解,爸爸嫌受管制,父子兩慪氣。其實,歷史地看問題,我很理解爸爸。爸爸兄妹八個,又是老大,爺爺不做事,奶奶為養活一家子,不得不像個男人一樣在地裡拼命刨食,爸爸便在家照顧弟妹,給一家人做飯吃。窮苦的日子,無米下炊的日子常有,爸爸在那份苦難裡,對飢餓的記憶,對貧窮的懼怕,讓他面對物質豐富的生活時,內心充滿歡快,終於可以買了,可以放開了做了,這是一種享受,一種極大的滿足。只要買就開心,只要看到一桌子菜就極有成就感,滿足感。這是生活的樂趣,如弟弟喜歡釣魚,雖然他不喜歡吃魚,但他就是享受魚釣上來時的快樂,看著一地籠活蹦亂跳的魚,他是開心的,內心是充實的。要是別人也問你,為何花冤錢釣一堆魚卻不要,也不吃,還受累,豈不是冤大頭?你會不會覺得此人無聊。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只是興趣不同,沒有好壞。是爸爸買菜花錢多,還是弟弟釣魚花錢多,我看都差不多,都能享受到快樂就值了。再說,七十多的老爸,能生活自理,還能給家人做飯,這是多大的福啊。

媽和姐也矛盾重重,媽當慣了家,到哪都想主政。飯怎麼做,錢怎麼花,孩子怎麼管,地怎麼拖......她只想讓別人都按她的方式活,她不吃的別人不能買更不能吃,她不喜歡的東西不能擺,東西貴了能絮叨一個月,她認為有用的才是有用,沒用的就扔出門外。管天管地管空氣,一不順心就生悶氣。就連碗筷的擺放方式都要按她的要求來,擺錯了氣呼呼地摔回去。人老了就變得固執,變得喜怒無常,天天看這不順心,看那不順眼,敏感多疑,無事生非。其實還是對自己老去的不甘心,對自己所處位置的不明白,對生活的不接納。兒女家就是兒女家,自己再疼孩子,也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少插手,少決策,主得了做,主不得管,把自己當個客人對待。你去誰家串親戚要管人家買啥東西,錢該不該花?自己吃飽了,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剩下的他們愛咋咋。日子是兒女的,他們如何過是他們的事,你的任務完成了就該歇歇了。

姐也應該理解媽,一天到晚在屋裡憋著,好人也憋出毛病了。沒有社交活動,沒有朋友,與社會完全隔絕開,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本身就是牢籠,就是無奈。你們自己選擇的二胎,卻讓別人承受,這也是媽委屈之處。不管怎麼說,娃給你照料得很好,生活的有些不順心也是實情,大家互相體諒,三五年孩子就大了,到時各過各的舒心生活,也不互相感到彆扭了。

媽還是擔心自己的晚年的,她不想和兒女過,又和爸合不來,自己過又沒意思,身體也不好,還需要人照顧。真不看安小豆了,她的生活又會陷入另一種空洞,覺得自己無用,又不甘心無所事事,她真該為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找點事幹。畢竟,人活著不光為了掙錢,也要學會享受。

原創:葉林韻(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