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球年齡的沙漏——鈾

同學們家長們大家好,這裡是王木頭講科學的《萬物簡史》系列,也是第43次內容的1.2更新版。

上一次我們搞明白了一個很多大人都沒有搞明白的事情,就是考古發現中經常會說的C14斷定年代的方法。

C14好是好,通過它可以知道古代的時間,而且還會很準確。可是啊,它就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能測到的時間有點短。C14減少一半的時間,也就是它的半衰期,只有5千多年,測量測量人類歷史還可以,用來測量恐龍化石的話不夠用嘛。

我們的目標可是要搞明白化石和地球年齡的,5000年太少了。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種情況。地球的壽命是我們伸展手臂後,從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離,那麼寒武紀生命第一次繁榮到現在,只佔一隻手的長度。而5000年是多少呢?就是用指甲刀在指尖磨一下,磨下來的指甲屑就差不多是5000年的歷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只能把目光放在其他原子上。於是就發現了鈾原子。鈾原子幾乎是自然界中最複雜的原子了,排第92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們以為這已經是最複雜的原子了,沒想到後來還在自然界中發現了93號原子鎿以及最複雜的94號原子鈈。

鈾有兩種比較有名的原子,一種是鈾235,另一種是鈾238。我們都知道這裡的235和238是它們質子數和中子數一共的數量。如果減去92個質子的話,就分別還有143箇中子和146箇中子。

這兩種鈾原子對於我們知道地球和化石的年齡都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衰變減少一半的時間,也就是它們的半衰期是非常的長的。鈾235的半衰期是7億多年,鈾238呢那就更誇張了,它的半衰期可以達到驚人的44.7億年。

有了鈾原子接下來的問題是不是就很簡單了呢?鈾在很多岩石裡面都有,只要我們把它們找出來,然後看看它們減少了多少,和碳14一樣就可以知道這個岩石經過了多久了。你真的是這麼想嗎?真的會這麼簡單嗎?

不如我們一起在腦袋裡面想想看吧。

假如我們已經是非常有名的科學家了,在我們的手邊分別有兩個恐龍蛋化石,我們需要知道它們的年齡。在上面已經知道了測量它的方法,就是用鈾原子。所以我需要從化石所的岩石中拿出一塊來,然後把其中的鈾原子找出來。

最後我們發現這兩個化石裡面有的鈾原子數量不一樣。第一個裡面有5000個鈾原子,第二個裡面有1000個鈾原子。現在我們一看,第二個鈾原子數量這麼少,那麼馬上就斷定為第二個的化石年齡更大一 些。因為它的鈾原子數量減少的更多,說明它經歷的時間更長。

你是不是也是這麼想的呢?可是這麼想並不正確。這樣來說吧,其實鈾原子測定年齡的原理呢就和沙漏很像。沙漏不知道小朋友見過沒有,就是下面圖上的這個樣子。當沙子從一邊全部流到另一邊我們就知道經歷了多久。這個時間是固定的,這有點像原子衰變的半衰期,它們都是穩定的時間。

鈾原子衰變和沙漏很像,一開始的鈾原子,就相當於沙子全部都在沙漏的上面,每次有一些原子衰變變成其他原子的時候,就相當於是沙子從沙漏上面流到了下面。沙漏上面的沙子越少,那麼就說明經過的時間就越長,換成鈾原子的話就是它們的數量越少,那麼就相當於是經過的時間越久。

或許想到這裡你會疑惑了,這麼聽來沒錯啊。兩個化石一個是剩下5000個鈾原子,另一個是剩下1000個鈾原子,第二個剩的少,所以它花的時間多,這沒有問題啊。為什麼說錯了呢?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看看。這裡兩個沙漏,一個巨大無比裡面裝了1萬顆沙粒,還有一個只裝了1001顆沙粒,最後那個巨大無比的沙漏經歷了很久只剩下了5000顆沙粒。而那個小沙漏卻剛開始,剛流下去1顆,還剩著1000顆沙粒。這時候你再看是沙粒少就一定經歷的時間長嗎?前提是不是要兩個沙漏一樣大才可以。

對岩石的測定也是一樣的。要知道它們經歷的多久,就要知道它們最開始有多少鈾原子,只有這樣才可以確定到底哪個年齡更大一些。

於是這個難題就擺在了科學家們的眼前。這時候再想想看C14是不是就非常難得,不論什麼時候只要是生物還活著,它身體裡面C14都是一樣的。只有它們死掉的時候C14的數量才會慢慢變少。也就是說,它們的那個沙漏大小都是相等的。

那,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怎麼能確定它們一開始有多少鈾原子呢?

科學家們很聰明地找到了方法,因為他們發現了有趣的事情。鈾原子會慢慢衰變變成其他的原子,這個其他的原子就是鉛原子。鉛原子是第82號原子,就是下面圖上的樣子。

鉛原子呢也有很多種,其中有鉛204、鉛206和鉛207,這三種比較常見的。三種裡面的鉛204是非常特別的,全部的鉛204都是在超新星爆炸的時候產生的,也就是說自然界中的鉛204從超新星爆炸以來不會增加。而鈾衰變雖然可以變成鉛原子,但是隻能變成鉛206和鉛207,而且還很有規律。鈾235每7億年會減少一半,減少的這一半就全部變成了鉛207;同樣的鈾238每44.7億年減少一半,減少的這一半全部變成了鉛206。

知道了這個事情後,科學家們可是大喜啊。這就相當於我們可以知道一開始的那個沙漏裡面有多少沙子了。我們都知道,沙漏裡面有多少沙子,只要把沙漏上面的數量和下面的加起來就可以知道了。同樣,我們把還沒有衰變的鈾原子和已經衰變成鉛的原子加起來,就知道了一開始有多少鈾原子了。

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要解決一些細節問題了。比如,雖然鈾原子衰變不會產生鉛204,但是超新星爆炸同時也會產生鉛206和鉛207。如果沒有辦法排除這些干擾的話,還是沒有辦法知道一開始的鈾原子的數量。


還好有一種礦物質叫做鋯石,它有一個很特別的特點,就是它形成的時候在它的裡面只能混進去鈾原子,鉛原子混不進去。凡是鋯石裡面有鉛原子的肯定都是因為鈾原子衰變產生的。所以如果能在岩石或是化石周圍發現了有鋯石的存在,那就會方便很多,只要看看有多少鉛原子就能馬上知道有多少鈾原子衰變了。

不過,人類第一精確測量出地球年齡並不是用了這個方法,而是利用了隕石。隕石是來自外太空的東西,它們本來是小行星,飛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這種隕石還是一種特別的隕石,產生在太陽系誕生之初。當它們形成隕石的時候,經常是同種元素抱團在一起。所以就有一種小行星,上面只有鉛,沒有鈾。於是這些小行星上還保留著最初的鉛原子的比例。

最後,當這些小行星變成隕石撞到地球后,我們就可以分析知道最開始的鉛206和鉛207分別都有多少。這樣就能排除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那些鉛原子的干擾,算出地球真實的年齡。

今天我們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地球和化石年齡之謎終於解開了。最終是通過鈾原子來解決的。用碳14測定年代和鈾原子測定年代有什麼不同呢?把你知道的知識講給身邊的朋友們吧,讓他們可以和你一起享受獲得知識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