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的三大湿地 | (二)年楚河湿地公园:哺育农耕文明的摇篮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位于日喀则市境内。而年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湿地为主的林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占16平方公里,属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地形起伏较大,海拔跨度为3845~3860米,现有部分积水区,积水深度近2米,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水草面积约占积水面积的80%以上。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


韩红在《家乡》一曲中唱出一条“美丽的河”,而这条河就是在日喀则沃野中流消着的年楚河。夏天正是水流量最充沛的时候,日喀则境内既有柔情的湖泊、湿地,又有奔放的江河,它们正如《家乡》那首歌一般动人。

当微风吹过田野,渐渐吹黄了大地,金灿灿的青稞,笑弯了腰。
年楚河儿女在年楚河畔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收割青稞。空气中响起喇嘛在扎什伦布寺的诵经,远处的斑头雁在田边低头吃草,还有黑颈鹤引颈长鸣……尤其是深秋,大地披上金黄色的外套,漫步在年楚河湿地,地上野花浪漫,远处的山岗绿草茵茵,天上云朵随风飘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年楚河流域一直有着“西藏粮仓”之称,农业耕种是这里几千年来的耕种方式。河流哺育了一方儿女,也滋养了肥沃的土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的影响,也从物质形态过渡到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农耕为主的年楚河,人们世代依靠着、守护着这条河流进行农业耕作和农业生产。土地成为年楚河流域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永恒话题,它深植于血脉,也深植于每一个年楚河人的内心深处。

日喀则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文化类型,其中之一便是以年楚河流域为中心,包括南木林的河谷,仁布的河谷,拉孜的河谷为主的日喀则农耕文化区域。农耕文化的缩影在年楚河沿岸百姓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漫长的农耕岁月中,他们在田间地头一边工作,也一边开始了以农业为题材的创作,或歌或舞,舞出了属于他们的新生活,也创造出了年楚河流域独特的文化气质。

回溯历史,人们可以看到年楚河流域在农耕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类型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它不同于西藏林区的文化特例,也区别于牧区的传统文化。西藏千年文明的历史扩展出属于年楚河流域独有的人文风貌,这条河流对这一流域的人们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