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虚拟现实:简单科普

3月末的GSMA论坛上,华为胡厚崑表示华为在2019年下半年将会发布一款颠覆性的VR终端。下面老唐简单讲讲VR。

VR是个啥?

如下图,VR就是这种头戴显示设备。VR(Virtual reality)是虚拟现实设备,它能让你以第一视角看到游戏、电影等虚拟的场景。例如想象一下你本人亲自进入吃鸡游戏,看到的场景随着你头部转动而变化。

VR有哪些应用?

普通消费者来说:主要就是游戏,例如上面提到的VR枪战游戏、过山车等体验游戏等等。

运动员、飞行员等专业人士:虚拟场景下练习。例如飞行员在正式上飞机前,可以在虚拟场景下去练习,如下图,通过电脑给出虚拟的跑道、天空等,飞行员的操作会自动反馈到虚拟场景,看看飞行员的操作是否准确。

商业场景:房屋样板间展示、教育中特殊场景展示、拍卖物品展示等。

VR需求大么?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VR头盔显示设备达到2百万,未来几年快速增长,2023年将超过1千万台。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我国手机每年卖4亿台,电脑卖5千万台, 1千万台不算少。

头显设备主要分为三类:独立头显即不需要连接电脑,自己就带有显卡和CPU等计算能力;桌面头显即需要连接桌面电脑; 无屏头显即自己没有显示功能,一般要插入手机。如下图,我国的VR独立头显市场在2018年继续高速增长;而体验相对落后的VR无屏头显市场未来将逐渐推出市场。

VR目前问题和未来的进步?

VR之前几年曾经火过一段,但很快就陷入低谷。原因很简单:头盔设备偏重,,而且看一会就头晕。头盔厚重是由于VR设备为了处理视频内容,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因此头盔内部要嵌入高性能CPU、存储传输等部件。 头晕是因为VR设备在处理高清晰视频时,由于头盔设备的运算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画面延迟的情况,当这个延迟达到20毫秒以上时,用户因为视觉运动与耳朵中前庭系统不协调,会出现强烈的晕眩感。

未来的进步方向,或者在头盔设备中加强CPU, GPU等本地运算能力;要么加强网络传输能力,通过云端来提供视频内容。

VR的主要玩家和产品?

根据研究机构数据,HTC、Sony和Facebook(我觉得可以翻译成“非死不可”)在第一阵营,其他都是小弟,份额不到5%。

HTC Vive: HTC手机不行了,但VR头显(即头盔显示设备)还是不错的,价格偏贵800美元,这还只是头显,它还是另外搭配高性能显卡的电脑,即它的运算能力来自电脑的输入,头盔部分主要是显示功能。缺点是它有个连线到电脑上,有些影响行动。另外它有个巨大的免费游戏平台Steam VR,要知道目前VR的好游戏有限,因为市场不大,游戏开发商投入有限。

Sony的Playstation VR: 索尼的VR头显它不需要高性能显卡的电脑来提供计算,但它需要索尼自己的Playstation 4或4 Pro主机,当然性能没有电脑好。它还需要Playstation相机的配件来跟踪头部动作,以及控制器。Playstation VR也有比较丰富的游戏。单独的头显价格是399美元,如果还需要两个Move控制器和一个PlayStation Camera,那么需要花费499美元购买套装。

Facebook Oculus: Oculus在VR行业内很出名,它需要连接到高性能(显卡和CPU)的电脑主机, 从视觉效果上讲,Rift与竞争对手Vive不相上下,这两款头显都处于VR头显生态链的顶端。Rift头显的价格是600美元,一般还要再额外花200美元买控制手柄,为了获得更好体验。

国内厂商

小米2018年和Oculus联合发布了1499元的VR一体机,份额进入前五,表现不错。华为表示2019年下半年将会发布一款颠覆性的VR终端; 怎么就颠覆了呢?一般理解,华为将通过云端来提供视频处理能力,将计算处理能力放到后端的云平台(即某个数据中心),头盔本身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网络传输处理后的视频内容。5G网络可以把时延降下来, 例如做到15毫秒,意味着可以把互动性应用的眩晕感完全消除掉。华为的颠覆性VR设备估计是充分利用5G网络传输性能。目前国内厂商处于追赶阶段,希望未来几年能进入第一阵营。

The En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