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批疫情应对 再曝美国机制缺陷-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美国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医疗物资短缺现象备受关注,引发联邦政府、州政府、医疗机构等各环节的“甩锅”大战。一些媒体和前官员反思,美国在2009年暴发H1N1流感疫情期间经历过类似困境,但事后未充分吸取教训,导致抗疫乱象在这次新冠疫情中重演。

用《华尔街日报》的话说,无论医院、制造商或政府,都没有通过优化机制做好应对新一轮疫情的准备,每个环节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各自为战”,统筹协调陷入混乱,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疗机构为节支增效,减少应急物资储备。对美国医院来说,医疗物资是仅次于人力资源的第二大开支项目。H1N1流感疫情消退后,不少医院不愿看到应急物资在库房“积灰”,开始压缩库存,更加依赖一套物资数据追踪系统来调整防护装备存量。这实质上是“以效率取代安全”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但在暴发疫情等严重事件扰乱正常秩序时,会增加物资供应短缺风险。

其次,医疗物资制造商“十年怕井绳”,不敢盲目扩张产能。2009年H1N1流感疫情期间,口罩等防护用品和呼吸机等设备订单猛增,推动制造商大幅扩张产能。不料疫情2010年消退,比预期更早,造成医疗物资产能严重过剩,令不少企业面临破产境地。针对政府要求维持产能及库存的呼吁,一些制造商抱怨“缺货时电话爆满、恢复正常后被甩一边”,不愿在没有长期协议的情况下盲目扩产。

第三,联邦政府议程分轻重,公共卫生“靠边站”。尽管2009年流感疫情严重,联邦政府仍没有为充实国家紧急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建立常设预算项目。相比疫情大流行,美国政府多年来更注重应对包括生化武器攻击在内的恐怖主义威胁。

第四,党派纷争引发相互“甩锅”,干扰抗疫协作。特朗普政府自称已大力推动各方协作应对疫情,将当前物资困境归咎于贝拉克·奥巴马领导的前任政府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一些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官员则说,特朗普上台后调整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下属主要应急机构,削弱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机制。比如,特朗普政府2月10日发布的下一财年联邦预算草案提议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救灾基金的资金削减近70%。白宫方面解释,预算提议系政府去年基于过去的数据拟就,发布前没有更新。

徐超

(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