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书 那时光

往事如风,记忆的风铃被如风的往事摇响。

那一年是1983年,年少的我因作文写得好常受老师鼓励,家境贫寒的我常常爬山采来板栗、红枣,换取同学要当废品卖出去的《少年文艺》,然后兴高采烈地阅读。小学毕业那一学期获得了学区作文比赛一等奖,奖品是一个闪闪发亮的铝制铁桶,那时乡下,几乎用的是木桶。母亲从我手中接过铁桶的笑容永远绽放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我如今怀念她老人家的一道温馨的永不褪色的风景。

那一年是1984年,上初中的时候有幸语文老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曾是开了眼界见到满屋子散发着浓浓的油墨芬芳的书本。他挑了《语文报》和《作文通讯》递给我说:“先好好读这些吧,但愿能成就你的梦想”,后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40分的作文题我得了32分。

那一年是1992年,由于家境清贫,高中未毕业就缀学做了一年代课老师的我随南下民工潮到了广州,10月我进了广州白云区一家相当不错的台资鞋厂,特别有幸的是工厂有一个职工图书馆,每天下班我花一个小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回到宿舍就做些笔记,后来的日子我开始写稿投到企业的内部月刊上,几乎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百多元左右的稿费,领到稿费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工厂天桥底下的书报亭买一本《读者》,我每一期不想错过的刊物。因为《读者》上的文章记载的故事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那一年是2010年,我在《读者》里拜读了琴台的《大器》——

在电视上看到小提琴的制作流程,心有所动。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选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其含水率低于10%。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本来混沌的木板逐渐有了灵异之气,凝聚在木头中的精魄变得纯净而空灵。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在大自然中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沙漏一样滴滴答答地从木头中渗透出来。老练的工匠这时可以从一块普通的木板中,听出一把小提琴的音质。

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舍得放弃纷繁红尘中的诱惑和热闹,舍得放下你侬我侬中的情深和意长,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蜕变成呆若木鸡、衣锦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唯有如此,才可能炼成“大器”。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而这样的清越之声,有的人一辈子都无从知晓。

看啊!阅读罢!你就知道要成为匠人选中做小提琴木料需要经历多少年轮的洗礼、后又得烘干两年、然后在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里静默四到五年才走向红尘,向世人倾诉《梁祝》的哀怨、《梅花三弄》的凄美、《十面埋伏》的激扬、《二泉映月》的婉转......,我那时可是因为这次阅读感悟了好多好多......

那年冬天我付全款在我老家县城买下第一套房子,家里经济非常拮据,我借钱买下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始在电脑上每天坚持用有道词典学习英语发音、阅读有道课堂的英语资料。

日子在阅读、上课、温习中循环充实而过。

那一年是2014年3月,因为我的学习和阅读从而可以用英语对话被一家孟加拉本土企业聘请。那时我还没有完全走出失败的婚姻,我独自一人背上行囊去了孟加拉本土一家叫PAPELLA 的鞋厂上班。整个工厂除了我和一个印度人,所有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是孟加拉人,每天下班后说上几句中文,算是当时最奢侈的事情了。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艰苦。傍晚回到宿舍,打开洗澡的水龙头,腥臭味浓浓的、冰凉的地下水洗除了一天的疲劳,却怎么也洗不除黑夜来临的孤独。坐在暗淡的日光灯下,习惯打开电脑来阅读电子书,才发现根本没有WiFi,时间仿佛过得特别慢,细小的蚊子轮番向我发动进攻,一会儿大腿上就抓的红一片;房间里那老掉牙的空调发出衰老的呻吟。索性钻进蚊帐,拿出手机上网,累了就迷迷糊糊睡过去了。凌晨4点多被一阵似歌非歌的声音吵醒,第二天一打听才知道是穆斯林教徒朗诵可兰经,几乎天天那个特定时间声音就来了,诵经声像乐团指挥起了个头,声音一起,接下来此起彼伏的狗叫声连成大合唱......,白天无精打采,整个人疲惫不堪。怎么办?我问自己?是回国还是留?想想那可观的工资,想想那多年来阅读过的《读者》励志故事,世上多少人比我处境还要艰难仍然勇敢地生活,蓦然地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是的,我必须留下来,但我得想办法充实我的下班时间,我请我的当地同事Jhadi(吉哈德)带我去电信公司开通一个月90多块人民币的无限流量包,然后电脑联通手机热点,我开始阅读中山大学主考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教材,碰到不懂得的就在自考群请教学友.....

感谢多年养成阅读的习惯,因为阅读充实了我,从而坚定了我留在那儿工作的决心。也因此我进入了有规律的生活状态。每日下班归来我洗澡的时候吩咐厨师做好饭菜,用完晚餐。跑去阳台浇花,再爬上楼顶,眺望远处稀疏昏黄的路灯,极目夜雾笼罩的异国城市。然后回到二楼开始阅读书本。

那一年是2015年,我45岁,有人笑我这个年纪还在参加什么自考,7月5日,我回国休假第二天。踏进了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外国语学校的自学考试考点,分别在上午、下午考完了《唐宋词研究》和《民间文学概论》。半个月后我带上10月份要考的教材返回孟加拉上班,八月在网上查到了已合格的考试成绩,心底涌上莫名的欣慰。

日子在欣慰、阅读、考试中度过了整整两周年。

那一年是2016年,我要离开孟加拉了。我接受了埃塞俄比亚一家公司的邀请而辞去孟加拉的工作,整整两周年,我收获颇丰,拿到了可观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每天坚持阅读自考教材,又有《写作(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4科考试通过,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还考了81分。5月10日那天,当司机把我的行李塞进后备箱,我打开车门准备要上车,刹那间怔在那里。两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涌上我的面颊。我转过身,朝着我那住过的小楼深深的鞠了一躬,小楼!你可曾记得每夜在灯下阅读的那个中国人?他要走了,我钻进了小车,车子缓缓驶向Chittagong机场。

再见了,许多年后还会夜夜梦回的小楼!再见!吉大港!再见!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