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五一”不宜出行-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深圳特区报北京4月23日电(驻京记者 李萍)五一假期将至,可以出门旅游吗?外出如何防护?新冠病毒会像流感一样季节性流行吗?新冠肺炎会变成慢性病吗?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普及举行发布会,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同时,专家建议五一假期就近错峰出游。

  ● 三类人群不建议五一出游

  “五一假期将至,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行较安全,但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要保持警惕。”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提醒说,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这些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

  他说,出行前做好准备,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果跨地区出游,应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地区,并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同时途中要做好防护,并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旅行期间也要做好防护,保持人际距离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

  “饮食也要注意,乘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饮食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食品,餐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他还表示,仍然不推荐大规模聚餐,也不建议携带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幼儿堂食。普通就餐建议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错峰用餐。在餐厅也要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多人共同用餐时推荐使用公筷和公勺,减少接触传播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个体感染后长期带毒可能性小

  关于新冠肺炎是否会变成慢性病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回应说,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慢性携带不太可能。从其同类两种冠状病毒看,如引起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两种冠状病毒,尚未观察到感染者持续带毒;从我国几万名新冠肺炎恢复者看,也未观察到长期带毒迹象。因此,目前的知识认为,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现阶段也尚未得到证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证据。

  “虽然中国已有效控制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他说,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这种可能性有,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特点。目前没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这么高的变异性,因此常态化可能性不太大。

  他说,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强,已有四种冠状病毒季节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节性流行,有一定可能性。但无论发展趋势如何,随着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有效药物的发现,以及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必将帮助人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新冠病毒是不是会逐渐消减?他回应说,新冠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对温度较敏感,气温升高时不利于病毒存活。但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受气温影响小,如南半球目前天气较炎热,但疫情依然持续发生。最终情况如何需进一步观察。

  “在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和上市前,普通人最佳防护方式,目前仍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他强调,公众应戴好口罩、勤洗手。对已感染患者,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给予临床治疗措施,可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