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启辰 | 马磊赌上了未来

11万-15万元的预售价格,让启辰星进军主流市场的宏愿,再次落空。

不出所料,启辰依旧选择与东风日产共线生产,以日产技术作为车型的品质支撑。所谓合资自主的独立,或许仅存于马磊的幻想中。

幻想破灭与否,其实没人关心。但对马磊而言,启辰星关乎未来。

语焉不详的双离合

4月7日下午,在预热了一个月后,启辰星终于宣布了预售价格。

11万元起的预售价甫一揭晓,这款将竞争对手设定为吉利博越、荣威RX5的A+级SUV车型,基本等于退出竞争。

尽管启辰星的最终售价极可能低于11万元,但与起售价8.88万元的吉利博越、9.88万元的荣威RX5相比,正努力抹掉日产烙印的启辰星,不管在品牌力还是性价比上,都不占优势。

更不确定的,是启辰星的变速箱型号。在现有的官方资料中,有关启辰星的动力总成,仅对搭载的沈阳三菱1.5T发动机有较详细的表述,而对与其配套的6速手动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具体型号,启辰方面一直语焉不详。

官网未明确启辰星变速箱型号

从某种程度上,启辰星的变速箱型号,是影响未来销量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手动变速箱的用户群体大幅减少,若启辰星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使用了网传的格特拉克7DCT300湿式变速箱,尚有一战之力;若真如各大汽车论坛用户声称的采用干式技术,启辰星将避无可避地被“退票”。

有分析人士称,从启辰星公布的动力数据上看,采用湿式双离合的可能更大。毕竟,启辰星1.5T燃油版的扭矩达到260Nm,1.5T+48V轻混版的综合扭矩为300Nm,这两个数据都超过了干式双离合的承载范围。然而,也有文章称,启辰星起步及超车都比较“肉”,没有预想中的提速感,不确定这种调校是否为了保护相对脆弱的干式双离合。

高度依赖日产体系

事实上,无论启辰星采用何种变速箱,在整个乘用车市场中,启辰都难以撼动吉利、长城及多家合资企业构建的竞争格局。即使是启辰自身,或许也从未将启辰星的销量目标,与吉利博越、荣威RX5等热销车型定在同等高度。

在主流市场的辐射范围外,获取溢出的用户需求,启辰星的“谨小慎微”,正是启辰多年来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历史并不悠久,且带有深刻烙印的品牌,一边强调与东风日产相互独立,一边宣传与东风日产共线生产作为品质背书,启辰的种种举措,从一开始就自相矛盾,不够体面。

前任东风启辰总经理周先鹏

启辰的人事任命,也有着浓烈的日产氛围。

2017年2月,东风启辰汽车公司宣布成立。时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也是东风日产上一代掌舵人周先鹏,被任命为总经理。彼时的三名中方副总经理和一名日方副总经理,均出自日产体系。

2018年5月,周先鹏升任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当月底,东风启辰宣布新的人事任命,马磊接替周先鹏出任东风启辰总经理。新晋的三名副总经理符永波、周峰和徐川,同样出自东风日产。

很难想象,在产品、研发、人事方面都高度依赖日产体系的启辰,可以与东风日产站在同一竞争维度。这种格局上的退让,也间接使启辰在集团内部,逐渐丧失主动性与话语权。

马磊最后的机会

启辰,可以说是政策催生下的产物。2010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大力支持车企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中国品牌。启辰应运而生,成为东风日产旗下的合资自主品牌项目。

尴尬的是,启辰刚刚问世,就到达巅峰。继宣布单飞的2017年创下14.3万辆记录后,开始连年下滑。不愿被冠以“低配版”日产的启辰,早已沦为一个边缘品牌。

眼下的启辰,就像是响应政策号召过后“鸡肋”。对东风集团而言,启辰虽难堪大任,总好过一团乱麻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对东风日产而言,启辰能让自身冗余的产能和技术更大程度利益化;对启辰的高管而言,这个行政级别不输东风日产的企业,已经是车市寒冬中最好的避风港。

现任东风启辰总经理马磊

虽不丰盈,但似乎哪一方都还能从启辰中汲取点养分,对现任的东风启辰总经理马磊来说,同样如此。

在汽车行业,刚刚年满41岁马磊称得上“少壮”,但在东风集团庞杂的人脉圈层中,缺少业绩支撑和贵人照拂的马磊,还只是一个“透明人”。启辰星,或将是马磊任期内最大一次机遇。

有消息称,自3月8日开始盲订以来,启辰星的高意向预定客户已经突破1.1万名。启辰星的表现,关乎马磊的未来,是给自己镀层金,博一份前程,还是继续保持“透明”,安于现状?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