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橋·38、“畝產”與“店小二”


38、“畝產”與“店小二”

一畝地能夠打出多少糧食,這是千百年來農民們始終盤踞在腦海中的一道計算題。畝產的多少決定了農民的收入,這也是普天下的人都知曉的一個道理。在農民們的心裡,畝產多少蘊含著每年的耕耘、秋天的喜悅、來年的期盼。

如今,我們開發區也要計算“畝產”了。

三十年過去了,全國大大小小的開發區都遇到了資源日趨緊張,成本日益增加,內生動力不足,外部經濟低迷這一常態問題。有的開發區已經“奄奄一息”了,因為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沒能夠挺住。可持續發展是老生常談,但是如何實現高質量持續發展,早就成為開發區迫在眉睫需要面對的大問題。

提高城市經濟密度,精打細算必然要以“畝產論英雄”,它不是靠簡單的“畝”產量,而是要看“每一畝地”產出的綜合效益。有限資源要實現高效利用和產出。

以開發區為例,每平方公里營業收入、工業產值、稅收增長等等數據都是要以“畝產”來論英雄。

金橋股份的思路很清晰,兩個重要的步驟——

第一,全力推動土地資源優化整合。在未來的五年裡預計累計開發土地711畝,其中已持有土地開發443畝,積極努力爭取獲得268畝新增土地儲備。怎樣去實現這個目標?

一是抓存量土地開發。對未開發經營性用地中工業用地和商辦用地在“十四·五”期間全面推動開發建設。推動存量物業的轉型開發建設。

二是低效土地回購。為開發區的轉型發展做好資源儲備,對於即將到期土地、低效使用土地將通過多種措施加快回收進程。重點推動重點地塊的回購,釋放新一輪開發空間。

第二,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科技創新,向科技要產出。支持符合產業導向的現狀優質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擴大產能,積極引進高技術產業項目。

堅持精耕細作,向空間要產出。充分用足或提升現有工業土地容積率,在不增加土地面積前提下通過城市更新增加產業發展空間。

堅持產業集聚,向密度要產出。大力培育本土企業,構建產業生態,提高產業根植性,形成核心競爭力,提高輻射力和影響力。

堅持機制創新,向管理要產出。逐步完善制度,出臺相關政策,找準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黃金結合點,激發各方發展活力。”①

在金橋股份人的眼裡,開發區就是一個“大超市”。經營好這個“超市”,使每個攤位都有可觀的收成,將決定著未來的成敗啊。

對標最高的標準,是金橋股份人在新的時代發出的自我追求、自我革命,努力攀登高峰的雄心壯志。

以“店小二”精神周到細緻全面地為入駐企業服務,則是金橋股份人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決心。

那麼金橋的“店小二”要解決和突破哪些問題和瓶頸呢?

例如,從五湖四海來到金橋開發區的追尋夢想的人們住的如何,行的如何,吃的如何,都是“店小二”們正在忙碌著的事情。

金橋“店小二”為入駐的企業提供了智薈金橋平臺,通過智行金橋、樂居金橋板塊等,讓開發區的改進舉措能真正惠及到企業;

金橋“店小二”正在加快金橋地區長租公寓建設步伐,解決市場需求。為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提供人才公寓,以解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金橋“店小二”正在對金橋開發區現有交通環境、配套保障等方面進行改進協調,從而進一步解決園區公共交通存在的“共性問題”,著力打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構建與金橋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公共交通系統,為金橋人描繪一張“有幸福感的交通出行”藍圖,實現由“產業聚集”向“產城融合”的再跨越。

為了什麼?一切都是為了金橋開發區的“畝產”能夠為浦東的“倍增”目標添磚加瓦,都是為了上海明天增光添輝。

——————————————————————————————

①湯文侃:《勇當區域“店小二”、實現金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