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退伍老兵隐姓埋名57年,深藏功与名,曾参加“塔山狙击战”

他是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94岁老人,名叫张贵斌。

他与老伴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

张贵斌与老伴,还时常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但是他却不是为了自己,因为他有着较高的退休金,之所以干这些,是为了洗干净,留给需要的人。

然而,若不是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老人,还有另一个惊人的身份——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若不是在一次迫不得已下,尘封的功名可能不会浮出水面,而在这之前,老人的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而已。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而这一战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

,为战斗的胜利赢得了筹码,他们是铁骨铮铮的英雄。

而在这场战役之后,张贵斌跟随部队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期间获得了许多荣誉,然而在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在战争中,他获得了4次大功、4次小功,然而这些荣誉却被他藏了起来,就是对家人也是只字不提。

对于张贵斌这样的军人来说,他本可以选择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是他却在1954年复员选择了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

“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这是张贵斌的选择,无论是英雄淡泊名利,还是其他,他们都值得尊敬,因为没有这些人的付出,我们也就没有今天安全地生活环境。

张贵斌回到家乡,脱下戎装,收起了军功章。不过,尽管不在部队了,可是他依然做事雷厉风行,心里装着人民。

回村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在那个贫穷的年底,他的复员费就是100元,然而他却将这100元拿了出来,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作为了村里生产资料。

直到1962年,张贵斌进入海城县农电局工作,他依然拼命地工作,为农村架设电网,用自己的努力,为一个个家庭点亮了灯火。而因为工作的突出,张贵斌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为的是为国家省钱,可以让国家花在别处。

而张贵斌的荣誉从尘封中被发现,是因为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才露出了英雄的身份。

从1962年到2019年,隐姓埋名的这57年,对于张贵斌来说,无论是一身戎装,还是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工作者,

他都用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从磨难中走出来的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默默地改变着这个国家,是民族的英雄。

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学习的精神,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幸福的生活,甚至有了留学出国的机会,可是有一些人还未为国家建立寸功,便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没有去公正地看待自己的祖国,更没有想过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张贵斌也许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是精神上却没有多少人可以比拟,甚至有些人可能都不能理解。然而,就是张贵斌这样的人存在,中国才一步步强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