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女博士罕见发声:股民11年前买入10万元腾讯股票,无视涨跌一直持有到现在,赚了多少?从贫穷到富有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策略(yslc188)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想一想,在2008年买入10万元腾讯股票,十一年时间后现在价值为2698.48万港元,折成人民币为2309.90万元人民币,实现了财务自由。

假如你10元按照2008年1月2日腾讯控股的当日均线8.3港元成交的,而10万元人民币根据2008年的人民币兑换港币为1:0.785港币,10万元可以换成港币为:10元/(1/0.785)=12.74万港元;从而可以计算当时可以购买腾讯控股股数为:12.74万港元/8.3港元=15300股;

再来看看这腾讯控股这11年时间当中的分红情况:

2018-03-21末期派息每股股息0.88元;

2017-03-22末期派息每股股息0.61元;

2016-03-17|末期派息每股股息0.47元;

2015-03-18|末期派息每股股息0.36元;

2014-03-19|末期派息每股股息1.2元;

2014-04-02|拆分股份:每1股拆成5股 ;

2013-03-20|末期派息每股股息1元;

2012-03-14|末期股息每股0.75港元;

2011-05-05末期股息每股0.55港元;

2010-03-17|末期派息每股股息40仙;

2009-03-18|末期派息每股股息25仙,每股特别股息10仙;

2008-03-19|末期息0.16港元;

从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在2008年至2013年总得股息为:15300股*(0.16港元+1.25港元+0.4港元+0.55港元+0.75港元+1港元)=15300股*4.11港元=62883港元。

而在2014年腾讯控股实施高送转每股1股拆成5股,从而可以计算从最初的15300股被拆分之后的总股数为:15300股*5股=76500股;

其次又可以计算出腾讯控股在2014年~2018年的分红总股息为:76500股*(1.2港元+0.36港元+0.47港元+0.61港元+0.88港元)=76500股*3.52港元=269280港元;

最后来计算出一直持股未动的股票市值,从上面计算数据可以得出,从2008年最先持股15300股,经过2014年腾讯控股每1股拆分为5股后变成总持股数量为76500股;截止今天腾讯控股股价是348.40港元;可以得出目前总市值为:76500股*348.40港元=26652600港元;总市值约为2665.26万港元。

截止今天持有腾讯控股的总市值加上11年时间的股息分红等于总资产;2665.26万港元+62883港元+269280港元=26984763港元;这就是从2008年10万元全仓买入以当天均线8.3元买入腾讯控股的总资产为26984763港元,约为2698.48万港元。

根据今天汇率1港元=0.856港元,1人民币=1.1682港元;可以计算2698.48万港元折算成人民币为:2698.48万港元*0.8560元=2309.898万元人民币,约为2309.90万元人民币。

选择持有怎么样的股票才能赚钱呢?

第一,选择持续成长行业

需要行业能够持续成长,并且具有足够大的市场,比如说消费品行业和医疗行业,把周期拉长到20年,再拉长到50年,这个行业的需求都是一直在增长的,医疗受益于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而消费最起码可以受益于超长周期的通胀。

第二,选择有竞争力公司

需要选择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在同一个行业里,分化会很大,十年前的几家公司,有的越来越大,股价也越来越高,而有些公司则越做越差,最后被淘汰,需要寻找行业里的龙头公司,有技术优势、有品牌优势,能实现赢家通吃。

第三,用合适的价格购买

在股市中我们可以赚两部分钱,一部分是市场波动的钱,通过低买高卖赚差价,如果是长期投资,那就赚不了这部分钱,只能赚公司的钱,公司不断成长,创造新增价值,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但前提是估值要合理,如果估值过高,提前透支了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业绩,就算是业绩持续成长,股价不涨,十年后依然高估,也未必能赚钱。

因此,在A股中长期投资需要找到持续成长的行业、有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并且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持有才能赚钱,简单的在一个随机时点买入一家随机选择的公司,中长期持有,其结果必然是亏损的。

技术上,把握四种抄底形态:

第1种:V形底形态

V型底与头肩底、圆弧底不一样,它是游资机构惯用的手法。下跌和反弹都比较凶狠,短时间内完成。

V形反转过程中,多空双方争夺激烈,所以时间周期很短,有时几个交易日就完成了V反转。所以对于买入点的判断要非常精准,往往一根K线的误差,就会错过V形反转行情。一般来说,当出现放量的阳包阴反转大阳时是第一买点,放量突破颈线是第二买点,也是加仓的最佳时机,回踩颈线位再次放量反转则是第三买点。这里股票要有很好的投资心理承受能力,波动太过强烈。

第2种:头肩底形态

头肩底是最典型的底部形态,代表着大级别底部反转信号,是大主力吸筹所形成的K线形态,我们可以进行长线投资。一般来说,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下跌,量能逐渐萎缩至地量,空方力量基本消耗完成。但时不时会出现反弹量,这时低点开始明显抬高。由于价量不断变化,在底部阶段,股价与指标会产生钝化或背离。多次钝化或背离之后,头肩底构筑完成。这段时间主要是主力吸筹和洗盘。完成后随即拉升走势就会出现。

第3种:圆弧底形态

圆弧底一般发生在下跌末期,投资者想一想,经过长期下跌,市场需不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所以圆弧底的构筑周期比较长,但是股市大学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圆弧底形成的时间越长,其可靠性越高,上涨幅度越大,因为这段时间主力吸收的筹码越多。圆弧底买点没有那么多,放量上涨的跳空缺口处为圆弧底的唯一可靠买点。注意不是最低点为买点。

第4种:塔形底形态

塔形底有两大买点,第一,股价放量突破颈线位;第二,突破颈线位后回踩不破,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当股价整理结束后,股票要想反弹,必须得到量的支撑,也就是放量上涨。当然,如果有放量上涨的跳空缺口,则可靠性会更高。这里要强调的是破支撑一定要止损,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离场。等等市场出现再次买入的信号再考虑进场。

短线、中线、长线可能是股市里使用最频繁的一组词之一了。顾名思义,就是买卖时间短、中、长呗,短可能是一两天至一星期,中可能是几个星期至几个月,长就是几年。

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说“我是做短线的”或者“我是做长线的“,可能就是按照上面这个时间维度分类叙述的。

非文今天想思考的是,短、中、长是股市里存在的投资现象,但是并不是从时间维度去考量,而应该是从行情的博弈角度去考量。也就是说,不是从“我”投资这股多长时间去考量,而是从市场对这股到底是走什么行情去考量。

不少情况就是因为弄不清“我”和“市场”谁占逻辑主导关系,从而导致的悲剧。典型的如:受赚钱效应眼红,买入短线股被套,却不知止损,安慰自己就做长线了,这只会使错误越加越深;再如:明明要做中线趋势的股,反而短线跑了,后悔的把大腿都拍紫了。

所以说,做什么线,要取决于市场做什么线,我们只需要跟随,而不是主动划定。如果无法理解,或者错配短中长线的投资模式,将导致无法盈利的窘境。那么市场一般以什么方式做短中长线呢?

01 短线

一般是事件驱动,叠加情绪驱动。有可能是突发的政策新闻,如雄安;也可能是重大事件,如重组、收购;或者突发事件,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暴涨什么的,例如抢口罩啊。

事件导致市场资金短期涌入,一般游资主导,连续拉升。例如,近期的RCS:神州泰岳,呼吸机:航天长峰,粮食:金健米业等。事件是否给公司带来明显的价值提升,并不是最关键的变量,情绪和走势更占上峰。一些筹码换手较好的、流通市值合适的公司最容易走妖,最正宗的未必涨的最好,反正是炒作,重点并不一定是正宗。

而有的事件是给公司带来实质性价值提升的,会走成时间更长一点的趋势行情,如供给侧改革受益的方大炭素。其实也可以说是中线的一种。不用较真,凡事变则活,不变则死。

因此短线一般短期涨幅比较多,但是中期就下跌了,原因有可能是中长期逻辑缺乏,或者也可能是短期涨幅巨大将逻辑全部演绎。还有一点是短线博弈的情绪资金做完就撤退了,鼓声消失,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束。

02 中线

一般是行业性机会变化,明显的行业趋势预期改变。例如去年的电动车板块,由于国外电动车政策的改变,特斯拉积极扩产,以及发展规划好于预期,让电动车整个板块在龙头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的带领下产生了一波趋势行情。还有国产替代的半导体行业,在众所周知的事件下,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相关公司获得订单,如卓胜微、圣邦股份等,也走出了趋势性行情。5G板块就更不用说了,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直接受益5G基站建设,业绩带动股价不断上行。还有消费电子的蓝思科技、歌尔声学、漫步者等都是行业周期的变化导致的趋势性行情。

一般中线的行情,都是有机构参与的,因为他们资金量够大,买卖相对缓慢、稳健,短线承载不了这些大船的进出,只有行业性、板块性趋势机会,才能让一大群机构资金买卖,同时,他们的买卖也促进了趋势行情的形成。(这种正反馈叠加,还有下跌的负反馈叠加,一定要仔细体会。)

03 长线

可能是大部分被套的人做的最多的操作方式。但是长线的重点并不是持有时间长,而应该是思考的维度更长。不少悲剧的产生都是因为做反了上面这句话,买入的时候思考维度并不长,而持有时间却很长。

同时,随着巴菲特的名言“如果一个公司不想持有十年,那么一天也不要持有”广泛流传,不少人还借此找到了心理的安慰。

若您对股市投资经验及技术分析感兴趣,或想与更多的股民交流,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越声策略(yslc188),干货很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声明:本内容由公众号越声策略(yslc188)提供,不代表投资快报认可其投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