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充電插頭,她從打工妹變千億市值公司老闆,郭臺銘庫克是貴人

十年時間,一家公司從小市值,到突破2千億,如今已超過2250億市值。

這是“打工妹”王來春的創富傳奇,也是立訊精密的崛起之路。

文/華商韜略 吳蘇

  近幾年,蘋果手機的銷量受到衝擊,整個蘋果產業鏈供應商的業績深受影響,比如封裝的長電科技、玻璃製造商藍思科技、大族激光等一批供應商,都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

  但立訊受到的影響卻微乎其微。

  2019年3月,立訊精密突破千億市值,今年年初開始則穩定站上了2000億的大關。

  據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立訊精密全年實現營收623.80億元,同比增長74%,歸母淨利潤為47.21億元,同比增長73.4%。此前,公司對2019年經營業績預計為39.48億元至42.20億元,“業績再次大超市場預期”。

  為何立訊精密能不被蘋果拖累,在A股上市公司中引人矚目?

  首先,立訊精密早已不是最初的連接器生產公司,而是藉助智能手機的“春風”,將業務拓展到聲學、無線充電、馬達等產品,旗下立景創新公司收購光寶的相機模組CCM事業部後,涉足光學領域,完成“機、電、聲、光”全覆蓋。

  其次,科研創新的投入,為立訊精密構建了“護城河”。近五年來,立訊精密研發人員從1685人增加到7263人,研發經費從4.04億元增長到25.15億元,累計投入近60億元。不要說研發投入,諸多A股上市公司連續五年的淨利潤都達不到這個數目。

  再者,立訊精密的技術與口碑,不只贏得了富士康與蘋果的青睞,微軟、谷歌、亞馬遜、華為、浪潮、日產、博世等國際知名企業,同樣是其客戶。

  圖源:雪球

  這些因素,彼此聯動,推動立訊精密漲勢喜人市值暴增。截至4月27日上午發稿,其市值已超過2250億元,超越A股市場5G的槓把子——中興通訊。

  作為消費電子的白馬龍頭,立訊精密未來成長邏輯也頗有看點,未來立訊公司蘋果的供應商之一,並全方位佈局聲學、天線、無線充電等業務,逐步放量,股價也有繼續發力的良好態勢。

  但立訊精密能有今天,始於富士康。

  1988年,初中學歷的王來春進入富士康,經過十年淬鍊,成長為大陸員工當時最高的職級“課長”。1999年,她從富士康離職,與哥哥王來勝出資購買香港立訊公司,業務和富士康類似,都是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

  儘管一些前同事視王來春為“叛徒”,但富士康官方卻對她創業予以大力支持。

  據立訊精密招股書顯示,2007年至2009年,公司向富士康銷售產品的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7.73%、56.46%、45.38%,富士康是其第一大客戶。

  2009年,郭臺銘弟弟郭臺強實控的富港電子出資4000萬元,認繳立訊精密400萬股,成為立訊精密第三大股東。這一行動,被認為是郭氏兄弟對立訊精密上市的支持。

  2010年,立訊精密登陸深交所,有了資本加持,迅速展開併購:併購江西博碩,完成對連接器、線纜製造上游產業鏈的整合;併購崑山聯滔、深圳科爾通,獲得高頻信號連接線、精密連接器、新一代天線等技術,

一舉成為蘋果、華為、艾默生等巨頭的供應商;三次增持臺灣宣德,成為中國大陸USB Type-C連接器唯一主力供應商。

  其中,收購崑山聯滔,為立訊精密帶來了蘋果這個終端大客戶。

  2011年,立訊精密正式成為蘋果MacBook電腦連接線的供應商。巨頭效應立竿見影,當年,立訊精密營收大增152.89%,淨利潤同比增長122.13%。

  通過一系列的技術併購,立訊精密越發強大,慢慢在蘋果供應鏈中建立起核心優勢。

  2014年,立訊精密拿下蘋果Lightning數據線業務,2015年成為Apple Watch無線充電模組核心供應商,2016年代工第一代Watch組件,2017年為iPhone8提供連接器、AirPods供應微型揚聲器,成為AirPower無線充電Tx線圈的獨家供應商。2018年,開始為蘋果供應線性馬達。

  不難看出,富士康郭臺銘與蘋果庫克,堪稱王來春兩大“貴人”,為立訊精密的業務狂飆增加了動力十足的“雙引擎”。

  體現在業績上,更是一目瞭然。2010年,立訊精密營收10.11億元,利潤只有1.16億元。到2018年,公司的營收已經暴漲到358.50億元,利潤提升到27.23億元。短短八年,立訊精密的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了35.6倍、24.79倍。

  目前,蘋果已經是立訊精密的第一大客戶。2018年,蘋果對立訊精密的銷售額達160億元,銷售佔比高達44.85%,這個數字仍然處於上升狀態。

  這正是立訊精密驚豔之處。隨著消費電子產業復甦、5G基站建設落地、華為迅猛發展,立訊精密仍有更大潛力。但立訊精密也面臨不少的風險。比如蘋果一家獨大,佔據45%營收,過度依賴蘋果是否也將成為發展中的攔路虎,還不可知。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本文首發於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