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过度囤积粮食,加强农业队伍建设

近期,由于疫情的影响,有少数中小国家,出于自身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停止对外出口粮食,引起了国内部分民众的担心,在国内外粮食供应总体不缺的情况下,出现了过度甚至恐慌囤积粮食,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食品价格和社会生产,发出了错误的经济信号,殃及全社会成员。我国粮食安全是否有保障,要从供需两个方面来科学分析:

一、国内外粮食供应总体不会短缺

目前禁止(暂停)粮食出口的都是些在粮食市场上影响有限的中小国家,如: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和柬埔寨等,有的国家自身人口密度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多,经不起缺粮,比如埃及;有的国家则是人为制造供应紧张氛围,抬高粮食价格和自身地位,弥补疫情造成其他经济损失。

从国家层面来看,粮食出口主要大国,排名前五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欧盟,并没有禁止粮食出口。还有国际市场四大粮商,美国的ADM、邦吉、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也没有粮食供应不足的迹象。而且美国为了避免产量太多粮价下跌,以及保护土地肥力,在一年一熟的基础上,长期实行耕地轮流休耕,总耕地面积19745万公顷,每年有近1000万公顷土地休耕,如果美国开足马力生产粮食,可以把世界粮价拉到谷底。疫情并不能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如果大家争先抢购、过度囤粮,势必刺激粮食生产,到时候国内外粮食过剩,中国为了平衡贸易,还不得不增加进口,导致国内粮价下跌,反而会损伤国内粮农利益,打击中国农业生产者。

这么些年来,经验早就告诉我们,中国农业生产的最大对手就是国外农业强国和国内代言人,大豆、大米、水果等莫不如此。我们固然要照顾他国的生意,但也要保障好国内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不能让提供了食物的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偏低的位置。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左右,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的谷物自给率(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维持在95%以上。目前中国光是水稻库存约1.15亿吨,可以满足9个多月的消费(全年约1.43亿吨),其他主粮储备小麦1.4亿吨、玉米2.1亿吨,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保持3个月左右的库存消费比就是安全库存水平,我国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标准。水稻、春小麦、玉米的生长期一般为3到4个月,新粮不久就会陆续上市,我们又相当于存了几年的粮食,粮食保障十分安全,完全没必要担心。

关于国家粮食储备,这一个严肃的法律和安全问题,我是充分相信国家的,毕竟中国经历过六零年大饥荒,谁也不会重蹈覆辙。这么多年假如不能粮食自给,早被国际粮商干趴下了。我老家的房子在一个国家粮食储备库旁,站在四楼家里的阳台上,就能看到自备铁路上的粮食车皮进进出出,中央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巨大的圆柱形粮仓沿湘江排开近一里路,地上不可避免洒落的一点粮食,引来了成群鸟儿觅食。粮库子弟跟我们在一起读书,他们对满满的粮食储备也很自豪。大概是这个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原因,我们那一片的人们,从不担心缺粮没饭吃。

中国也进口部分粮食,一方面用于品种调节,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平衡贸易和搞好国家关系。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中国贸易顺差2.92万亿元,如果不进口粮食,美国的逆差更大,贸易摩擦更厉害。我国对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谷物进口实行配额管理,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关税配额量为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这就是可进口的最大上限。与此同时,据第一财经报道,2019年我国大米出口高达272万吨。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总计进口大豆8851.1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用作榨油和饲料。在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作用下,中国进口粮食也是有保障的,去年白宫一直逼着中国增加进口美国大豆和其他农产品,这不是我们买不到,而是人家要强卖。要是中国人自己抢购囤粮,就别怨粮商坐地涨价了。

说实话,以中国巨大的各类粮食储备总量,国际粮食炒家根本不敢动中国,但是国内的不明真相民众和别有用心炒家,一窝蜂冲进超市粮店,排着队就把价格抬起来了,最后西方国际粮商乐开了花。

现在农业部门鼓励种早稻,恢复抛荒地,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避免耕地长期抛荒长树无法恢复,让农村劳动力增加本地就业,生产饲料用粮食,未雨绸缪防范国际粮商涨价。也有可能是上半年中国对外援助抗疫医疗物资,下半年会不会对外援助人道食品物资?既然要做领导型负责大国,就必须在大灾时能够援助困难国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2020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可以预见,2020年的粮食种植面积肯定会明显增加,总产量更高,不但不会缺粮,还要努力去库存。

二、国内食用粮食需求已经下降

随着农产品供应的丰富,我们的食物结构早就告别了以粮食为主的格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下降到大约50%左右,明显可以感受到吃饭减少了,吃肉蛋、吃水果、吃水产、吃零食更多了,甚至吃出了三高和脂肪肝。

粮食仅仅是食物的一部分而已,社会经济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粮食在食物中的比例就越低,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和女性朋友,很多人吃饭就是象征性的,一点点米饭就完成任务,然后补充水果坚果零食。中国的水果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已经朝着3亿吨/年进军了,卖果难、砍果树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其去抢购粮食,还不如多买几件水果,帮助下因疫情而压货的果农和水果店。

另外,高淀粉类瓜菜也是粮食的替代者,例如土豆、南瓜、胡萝卜、芥蓝头、山药、莲藕、红薯、葛根等等,这些作物的产量都很高,市场供应充足,炖汤吃营养又健康。读小学的时候,在单位的闲置荒地上种了点南瓜,也没怎么管理,收获时就把家里阳台堆了一地,还送了很多给邻居。至于土豆更是高产作物,正常亩产量在3000-5000斤左右,若是优质品种加精心管理,亩产量可高达8000斤左右,中国土豆产量也是稳居世界第一,每年约9000万吨左右。

因此,如果有人硬要担心主粮不够吃,可以拿出实际行动来,多吃点水果、蔬菜和杂粮。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高枕无忧,目前对农业的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育稳定农业生产队伍,特别是要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劳动环境,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我国农民人数约5.6亿,这其中有很多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势不平、田块狭小、光照有限、鸟兽趋多,粮食生产效益很不理想,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都很薄弱。即便是进行土地流转,也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顶多实现小型机械化,最后导致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低标准农机充斥市场,这些设备噪音大、震动强、故障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实在不是当下年轻人所向往的。

现在,中国农业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和技术问题,而是队伍问题。到很多农村地区去调查,很容易发现专职农业人员的年龄基本在50岁左右了,甚至还有更老的,孩子们读完书以后,要么进城买房生活,要么打工四海为家。未来有些地方的农业,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过几年现在这批中老年农民身体不能劳作以后,当地农业生产就只能维持最低水平了,如果连劳动力都严重不足,当地的经济和养老问题怎么办?

这次疫情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猛烈冲击,中国广大农村起到了强大的抗疫和缓冲作用,今后即便是长期停工、放假、失业,几亿人回老家农村也能维持基本水平生活很久。在封城封社区的那段日子,许多城里人是无比羡慕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自由,乡下的生态环境通常也比城市更有利于健康。

居安思危,中国乡村一定要振兴起来,面对疫情、战争等灾难,稳固的乡村就是最后的疏散地和避难所。务必要加强农村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乡社区结对共同发展,建设旅游、研学和康养型美丽乡村,从法律层面保障城市人口反哺融入农村社区,继续增加农业补贴力度,拿出专项资金和政策,定向为边远地区培养国家农业公费生(享受免交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毕业后返乡建设,成为农村骨干力量。

最后想分享的是,真空包装大米的保质期是12至18个月,普通编织袋大米的保质期3至6个月,夏天就要来了,闷热潮湿,过度抢购吃不完,容易发霉长虫子,花钱囤积吃旧米,怎么也不是明智之举。

为什么抢购,因为涨价;为什么涨价,因为抢购。。。。。。抢购必然抬高粮食价格,还会带动其他商品连锁涨价。粮食作为大量消耗的生存必需品,自古以来就是主要的价格参照物,甚至在某些阶段还会成为实物货币,粮价涨价则市场皆涨。

盲目过度囤积粮食,这不仅是交了智商税,对于真正困难的群众,则是疫情过后,又一次实实在在的伤害。如果各种抢购继续发展下去,经济很可能会出现“滞涨”(物价和失业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导致大家的钱都贬值,各行各业更加困难,最终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