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渐成常态,抱团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数据统计,2017年20-49岁的男性人口在中国比女性人口多出1338万人,另外此年龄段未婚人数为2.18亿,男性占1.29亿,女性占0.89亿。离婚总人口2199万其中还不包括大量名存实亡的婚姻。我国此年龄段单身总人数已达2.4亿。

看到这些数据阿波不禁后背一凉。

中国离婚率最高10大城市

这些数据仅仅是完成登记后的数据统计,相信周围还有许多形同虚设的婚姻还在艰难维持着。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只在中国出现,许多发达国家加同样出现这一现象。美国成年单身人口比例为45%,日本为32.4%,韩国23.9%,中国为14.6%。按这种趋势发展,大概率中国的成年单身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推动着这一现象的发展?

女性在最脆弱的妊娠需要男性的照顾

婚姻是农业社会出现的一种生产生活的组织形式。照理论上来说没有婚姻人类就无法延续。有人会说:“能生孩子就行了。”其实不然。首先,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区别在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幼崽生下来便能独立站立,行走跟随着群体便能生存。而人类的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相对来说是非常脆弱的,差不多在三岁左右,婴儿才能学会行走。在这样的条件下,女性必须要男方通过体力劳动换取照顾新生儿和自己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次,动物有着特定时间段的交配期,而人类不会有着一定的交配期,男方需要随时准备当新生儿降临而肩负应有的责任。以至于必须有某种契约来束缚彼此的关系保证人类的顺利繁衍。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各种社会设施比如像托儿所这些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家庭大量业务被外包。加上各行各业早不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的不平等关系越来越下,各行各业出现的女性精英越来越多。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不生育来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最后使得最原始对婚姻的需求越来越淡化。

现今许多行业对这种大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像外卖,托儿所,等等的服务行业外包掉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业务,使得婚姻越来越空心化,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婚姻不是必要的,生儿育女也不是必要的。

在往后的社会中可能单身公寓会越来越流行,还会出现许多没有孩子或者没有配偶的家庭或个人抱团养老。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因为没有结婚生子,他们可能会有着很强大的购买力。在某一个宜居的二线或三线城市,康养系统成熟的小区中,每个家庭选择买或者是租一套,能直接入住的房子。随着社会发展,肯定会诞生越来越多非常成熟的康养地产项目。相比北上广,这样的房价和房租也相对合理,受众也会更广。这种养老方式或许会成为以后的大趋势。

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或者吐槽,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