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丘人,你认识的地标建筑物有哪些?

1.大型城雕“商”字

大型城雕“商”字,坐落于商丘城市主干道神火大道与南京路的交会处,于1997年6月落成,是商丘市区的重要标志。如今,广场四周高楼林立,发展成为商丘新的城市中心,“商”字广场也成为商丘市最著名的地标。“商”雕塑是根据甲骨文“商”字造型进行变异、取舍和夸张,由两个垂直交叉的“商”字呈鼎字形设计而成,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看都是相同的,气势巍然屹立,既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又寓意商族在这里起源,商业从这里开始,先商民族在这里繁荣兴盛。同时,也寓意商业乃国之大业,民之大计。同时,这个“商”字通体红色,又象征着这里是火的发源地。近看,我们会发现“商”字雕塑上有许多纹饰,精致细腻、耐人寻味。

2、商丘古城·城门楼

位于睢阳区的商丘古城是明代建筑,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古城为城堡式建筑,俯瞰全城,甚为壮观。城门为拱券式,东门曰“宾阳”,南门曰“拱阳”,西门曰“垤泽”,北门曰“拱辰”。南北城楼均于1989年重修,为歇山重檐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坐落在古城中轴线上,雄伟壮观。登城楼远望,内可看古城全貌,外可观城湖美景,一直是商丘人常来常往的去处。“拱辰门”是古城的北门,也是从市区进入古城最便捷的通道,人们亲切地把那里称作“北门口”,是无可替代的古城标志。

3、华商文化广场·阏伯台

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据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并观测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久而久之,火正契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在他生前观测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火神台。 现存阏伯台建筑群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精美别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每年春节都有庙会,初一到十五热闹非凡,为商丘人世代祈福的祥和之地。

华商文化广场与阏伯台连为一体,广场总面积65268平方米,共有4个主体工程: 王亥像、万商广场、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门。该工程项目创5项“中国第一”:第一个以商人为主题的广场;第一个由两万多个“商”字图案构成的广场;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条由中国历朝历代法定货币图案镶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汉字构成的广场大门。这里不仅是“商”文化的再现,也是新的旅游观光场所和地标。

4、商都文化广场

商都广场始建于2005年10月,面积13000平方米。整个广场创意新颖,气势恢宏。被世人誉为“华商始祖”的王亥铜像坐落于广场,面迎朝阳、神情淳朴坚毅,见证着商丘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传承着商丘古文明。在王亥铜像前方是九盏古钱币灯饰、古钱币花坛和19枚算盘石塑,寓意着千年商都的兴旺繁荣。这里已经成为市区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新的城市中心地标。

5、人民广场·毛主席塑像

人民广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丘市区最繁华的商业区域,广场周围环绕着百货大楼、工贸中心、商丘汽车站、新华书店、土产大楼等,广场中心的毛主席塑像是商丘城市的不朽记忆。1968年9月29日,由当时的“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商丘市革命委员会”联合承建,为铁质铸成;1990年9月9日,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塑;2003年12月,由商丘市润丰陵园殡仪有限公司捐资修葺。人民广场不仅是市区最早的繁华区域,也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场所。毛主席塑像正面镌刻着毛体“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塑像虽然是“文革”时代的产物,却记载着商丘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深情厚意以及人民广场演变的历史,已屹立于商丘人心中。

6、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建筑面积1.3188万平方米,标准座位5000余座,结构类型为三层框架结构,整体设计打破常规,由四面看台改为三面看台,台上、台下均设置活动座椅。既能满足举行各种体育比赛的需要,又具备会议中心和大型剧院的功能,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场馆。这里已经多次举办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强身健体意识的提高,这里越来越发挥着城市地标的作用。

7、310环岛·“玄鸟”雕像

位于310国道环岛中心的城雕“玄鸟”,寓意着商丘为古之“商都”所在。自古以来,商丘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也是“商”的诞生地。远古时候,传说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原始部落的人们对它顶礼膜拜。《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不仅是“玄鸟生商”的美丽传说,更是商丘古老文明的象征。在这座雕塑周围,云集着不同行业的商业经营者,是一块繁华的商业乐土,不仅是商丘人熟悉的交易场所,也是苏鲁豫皖交汇区商贾集散地。这座雕像已经与周围的商业环境浑然一体,象征着祥和与繁荣。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觉得什么地标建筑也能见证商丘历史的变迁呢?